前有樽酒,扬眉浩歌。少壮不乐,老当奈何。瞻彼芳树,灼灼其华。
清飙飒至,落叶辞柯。蜉蝣朝飞,蟪蛄夕悲。空江鸿宾,遥海燕归。
锦席高张,嘉宾满堂。朱丝玉柱,泛羽流商。翳翳昧谷,羲驭已促。
为欢未终,更当秉烛。
【解析】
此诗是《拟行路难》组诗中的第四首,也是全诗的开篇之作。诗人以“樽酒”“浩歌”起兴,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对比和借代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生短暂与青春易逝的主题。
第一部分:前有樽酒,扬眉浩歌;少壮不乐,老当奈何。瞻彼芳树,灼灼其华。
清飙飒至,落叶辞柯。蜉蝣朝飞,蟪蛄夕悲。空江鸿宾,遥海燕归。锦席高张,嘉宾满堂。朱丝玉柱,泛羽流商。翳翳昧谷,羲驭已促。为欢未终,更当秉烛。
“樽酒”,指酒杯。“扬眉浩歌”,意谓举杯痛饮,放声长啸,畅怀自适。“少壮不乐,老当奈何”,意谓年轻时不快乐,年老时又有什么办法?诗人用反诘的语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诗人运用对比和借代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生短暂与青春易逝的主题。
第二部分(中间两联):
蜉蝣朝飞,蟪蛄夕悲。空江鸿宾,遥海燕归。锦席高张,嘉宾满堂。朱丝玉柱,泛羽流商。翳翳昧谷,羲驭已促。
“蜉蝣”,即蜉蝣虫,生水边或潮湿处,昼伏夜出。“蟪蛄”,一种昆虫。“暮春三月,天气上暖,草木际天,群芳竞滋,故众芳之事也。”(宋·朱熹《诗集传》)这里指春天,春天是万物更新的季节。诗人用这两种虫来比喻人的青春易逝。
第三部分:为欢未终,更当秉烛。
最后两句写宴饮之乐未尽而天色已晚,暗示时光流逝之快,劝人们要珍惜时间。诗人用“秉烛”来形象地表达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答案】
①樽酒:指酒杯。②浩歌:放声长啸,畅怀自适。③奈何:无可奈何。④芳树:盛开的花树。⑤清飙:清凉的北风。⑥落叶:秋天飘落的树叶。⑦蜉蝣朝飞:早晨飞走的蜉蝣虫。⑧蟪蛄夕悲:晚上悲哀的蟪蛄虫。⑨空江鸿宾:江边的大雁。⑩遥海燕归:海上的大雁归来。⑪锦席:绣有各种花纹的筵席。⑫朱丝玉柱:红色的琴瑟。③泛羽流商:泛指音乐声。④翳翳昧谷:昏暗的山谷。⑤羲驭:指太阳。⑥羲驭已促:太阳已经西沉了。⑦秉烛:拿着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