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镜久不磨,尘翳如浮云,荧荧当奈何。折杨柳,中心徒自知,宁复论妍丑。
【注释】
宝镜:指铜镜。久不磨:指长时间没有擦拭。荧荧:形容灯光微弱,这里比喻铜镜中的自己形象模糊不清。折杨柳歌:出自《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郎的诗。宁复论妍丑:意思是又何必去评论谁美谁丑呢?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怀念之情。她用“宝镜”自比,以镜子不擦为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痛苦和不安;而以“折杨柳”自比,则暗含了她对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宝镜久不磨,尘翳如浮云,荧荧当奈何。折杨柳,中心徒自知,宁复论妍丑。
【注释】
宝镜:指铜镜。久不磨:指长时间没有擦拭。荧荧:形容灯光微弱,这里比喻铜镜中的自己形象模糊不清。折杨柳歌:出自《古诗十九首》之《青青河畔草》,是一首描写女子思念情郎的诗。宁复论妍丑:意思是又何必去评论谁美谁丑呢?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怀念之情。她用“宝镜”自比,以镜子不擦为喻,来表达自己心中的痛苦和不安;而以“折杨柳”自比,则暗含了她对情人深深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解析与赏析: 1. 诗句解读: - “闻说芳洲上,春来生意多。”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后,芳洲(可能指某个特定的美丽水域或园林)的生机勃勃。"闻说"表明这是通过他人的叙述得知的情况。"春来"意味着随着春季的来临,植物开始生长,显示出旺盛的气息。“生意多”强调了春天给这个区域带来的生命力和繁荣。 2. 译文与注释: - “听说芳洲上,春天来了,这里生机盎然。” - “芳洲”
注释: 1. 何处难忘酒,芭蕉夜雨时。 译文:在何处才能忘怀酒呢?只有在这芭蕉夜雨之时。 2. 垆烟残翠袅,漏水涩铜池。 译文:炉中的余烟缭绕,青翠的烟雾袅袅升起;水银壶里的水滴滴答答,流过铜制的小池子。 3. 窗下抛书倦,樽前得句迟。 译文:我放下书懒得去窗下,只能在樽前吟诗,却迟迟不得佳句。 4. 此时无一盏,灯影独离离。 译文:此刻没有一盏灯,只有灯影独自闪烁着。 赏析:
【注释】: 海东头:海的东面,指隐士隐居之地。海东,即海边。 公孙生好饮:公孙姓人喜欢喝酒。 子产(chǎn)多忧:郑国的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大臣。他执政时,为政勤于政事,关心人民疾苦,但因对郑国内乱不能及时制止而忧心忡忡,因此被后世称“子产多忧愁”。 扫石频题句:经常在石头上刻诗作画。 看山独倚楼:独自登上高楼远望青山。 遥知相忆处:远远地知道对方思念我的地方。相忆,相互思念。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同是侍经围,三年语笑违。 - 注释: “侍经围”可能是指古代学者在宫廷中侍奉帝王、讨论经书的场景。“三年”指的是三年的时间,期间虽然共同工作但彼此间话语较少,缺乏交流,显得有些疏远。 - 译文: 我们曾经一同在宫廷中侍奉帝王,共同研究讨论经书,但过去几年我们彼此间的话语越来越少,关系也变得疏远。 2. 病来归梦数,老去故人稀。 - 注释: “病来”意味着身体有疾病
【注释】 1. 分携:离别。2. 明画船:指夕阳映照着的船上,像绘画一样。3. 天末:天的尽头。4. 承家赖汝贤:托付给家庭,依靠你(我)的贤良。5. 阿咸传:指《汉书·终军传》中说:“陆贾曰:‘……使后世得闻先生之言者,皆以无忘天下之至心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6. 步兵诗人:指汉末曹操的儿子曹丕,字子建,善作诗。7. 喜有阿咸传:意思是说,能继承父亲的遗志,把诗歌传给子孙。
【解析】 题干中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背诵能力。 本诗前两句写自己与故人相隔千里,但彼此情意深长,故人在海上,而我居在幽居,花竹环绕,十分惬意。后两句写朋友来访,主人殷勤相待。客人离去,主人又因酒力不支而醉倒如泥。最后两句点明书多得连屋都装不下了,但书签上却总懒得写下自己的读书体会。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
注释: 何处难忘酒,故人天一隅。 昨天夜里我被噩梦吓醒,今天早晨又喜获佳音。 楚水孤烟外,吴霜落木初。 此刻无一盏美酒,怎能解我心中的愁苦?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的诗。诗人在梦中惊惧地发现,昨夜与朋友饮酒作乐,今早醒来却只收到了一封书信,心中无比惆怅。他想起了楚水和吴霜,那遥远的故乡,那孤烟冷月的景象,不禁让人心如刀绞。他多么想再与友人举杯畅饮,共话桑麻,然而此时却只能独酌无朋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五 石屋晴澜。 幽居邻石屋,碧水涨晴澜。【注释】石屋:指隐士隐居之地,这里借指作者的住所或住处。邻:临近。碧水:清澈见底的湖水。涨:水满,溢出,泛指水势盛大。晴澜:晴朗时的波浪。这句意思是说,诗人住在靠近石屋的地方,看到碧绿的清波在晴天中涌动。 净蹙縠纹细,清同练影寒。【注释】縠纹:绉褶纹样。同:相同,一样。练:白色的丝织品。这句意思是说,湖面的皱褶纹样十分清楚
胡学士山居八咏 其二 竹坞云林 修竹藏深坞,白云生远林。 雨晴添暖翠,月澹度秋阴。 野老频携客,幽人独鼓琴。 何时来扫石,相对一开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胡学士山居的生活和环境。首句“修竹藏深坞”写竹林掩映在深深的谷坞之中;第二句“白云生远林”写远处的树林中飘浮着洁白的白云。第三句“雨晴添暖翠”,描述雨后晴朗时增添的绿色生机;第四句“月澹度秋阴”,描写月光淡雅,照亮了秋天的阴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诗人思想情感。本题中“扁舟”即小船。首联写自己乘船游览鉴湖的情景;颔联描写画中的景色;颈联描写游船在湖面上行驶的景象;尾联抒发了作者晚年依然豪放不羁的情感。 【答案】 译文:我过去听说镜湖很美,今天却要看它的画面(图)。百里晴空映衬着镜湖的美,无数峰峦秀丽地簇拥着镜湖。荷花盛开,明月高照
折杨柳 杨柳未成花,春风满妾家。 送君辞妾去,折柳捐芳华。 芳华宁可久,误妾青闺守。 蛛丝网钿筝,蝶粉尘歌袖。 柳花今复飞,不见紫骝归。 相思无处说,还梦入空帏。 注释: - 杨柳未成花:指杨柳尚未开花,暗示春天的到来。 - 春风满妾家:春风拂过我家,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 送君辞妾去:我送你离开,心中充满不舍。 - 折柳捐芳华:折取柳枝作为纪念,表示告别时的美好祝愿。 - 芳华宁可久
折杨柳行 惠逆凶吉从,匪以人事配。 大道昧于蒙,多令亡故态。 泰伯称至仁,一止嗣谁夺。 回也踵圣轨,厥终丽夭罚。 伋子不逃死,与寿同并命。 伯奇以孝章,厥考非不令。 申徒昔蹈河,三闾亦怀沙。 奢突不旋踵,罹毒理则那。 孔仪交优游,冶死已有馀。 囊瓦秉国程,宛爇已不居。 君一臣则二,大易精义昭。 扶抑每不胜,天道时增忧。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杨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命运无常
注释: 折杨柳:指折柳送别。柳条细长柔软,易折断,因此折柳表示惜别。 弱柳三眠日:弱柳是柳的一种,三月三日折柳相赠,以示惜别。 流莺百啭时:流莺即黄莺,春天里最美丽的小鸟,它们鸣叫着飞来飞去,十分可爱。百啭即反复歌唱。 春风如有意:春风好像有情有意地吹拂着柳树。 摇曳忽成丝:柳条随风摇摆,好像变成了无数条纤细的绿丝。 花下银骢系(jī)马:在花儿下拴住马,让马儿休息。 月中玉笛吹
折杨柳 折柳连柳叶,叶傍柳枝生。 同心不同侣,因之传远情。 客子朝暮发,车马各在程。 东西各有路,行人何处行。 注释: 1. 折柳连柳叶,叶傍柳枝生:意思是折柳枝条时,柳叶随着枝条的生长而生长,形成一种独特的美感。 2. 同心不同侣,因之传远情:这里的“同心”指的是内心的情感,即思念、留恋;“不同侣”指的是与恋人或朋友分离。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心有千千结,也要将这份情感传递下去。 3. 客子朝暮发
【注释】 《折杨柳歌辞》,唐教坊曲,属“大石调”。本题是乐府旧题。这首诗是写征人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望中不见远行人,河桥摇曳伤心绿。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思诗。诗的前两句是说:你那未尽的话语还在我耳边回荡啊;长长的柳条也拴不住我的脚了。“有言未尽中心曲,长条难系斑骓足。”诗人通过一个侧面,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深切的思念与关切的心情。“望中不见远行人
【注释】 含泪:眼泪。南浦:送别之地。“折柳”是古代送别的风俗,把柳枝折下插在头上表示惜别。杨柳最无情:古人以为杨柳无心,随风而摇,故有无情之说。离别苦:形容离别的痛苦。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折杨柳”的习俗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无情”的杨柳来反衬朋友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写诗人含着眼泪目送好友离去的情景,第二句写送别地点是南浦,即送别之处。第三句说杨柳树最无情
【注释】:折柳,古人送别时折柳枝以表依依不舍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千丝与万丝”,比喻离别之情深重难舍。“却向何时归?”是说此时此地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动人
【注释】 1. 折杨柳:即折柳送别的典故,古人常在离别时折柳相赠。 2. 袅袅金堤柳:金堤是古代的一条堤,这里泛指长堤上杨柳树;袅袅,形容柳枝随风摇曳的样子。 3. 三春:春季三个月的总称。渐,逐渐。 4. 新声传洛下:洛阳是当时的首都,这里指的是新曲传入洛阳。 5. 旧恨忆河桥:河桥,古黄河上的桥梁,这里指的是过去曾经有遗憾的地方。 6. 妾意愁飞絮:飞絮,柳絮,比喻女子的思念和忧愁。 7.
注释: 1. 折杨柳歌:即《折杨柳歌辞》,乐府曲名,内容多为表达离别之情。 2. 美酒白玉壶:形容酒非常醇美。 3. 高树白头乌:指乌鸦栖息在高树上,羽毛呈白色。 4. 壶空乌不去:比喻好酒不常,而知音难求。 5. 弹尽大秦珠:形容弹琴技艺高超,把琴弦都弹断了,但还不肯罢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饮酒、听琴的场景,传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留恋和无尽思念
折杨柳歌三首 【其一】 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 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 译文:柳条有三丈长,明天是清明时节。江南的小姑娘小孩子们,采集柳条制作流苏结。 注释:柳条、流苏结:都是古代女子在清明节时制作的饰品。 赏析:“清明时节雨纷纷”,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人们通常会扫墓祭祖,缅怀先人。而“折柳赠远”则是古人表达思念之情的一种方式,因为柳树象征着离别和思念,所以用柳条作为礼物
折杨柳歌 幽兰生谷中,亦知候春阳,独秀含清风。折杨柳,芳馨终自持,纫佩待欢取。 注释:幽兰生长在山谷之中,也知道等待春天的阳光,独自盛开着,饱含着清新的气息。折下杨柳枝条,它芬芳的香气最终还是能自己保持,佩戴着它的人等待着与心爱之人的快乐时光。 赏析:本诗以幽兰的生长为引子,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通过“亦知候春阳”一句,展现了幽兰花对于春天的到来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期待。接着
折杨柳 燕羽差池衔泥巢,双栖复双飞。折杨柳,郎去茂陵游,还忆闺中否? 注释与赏析 1. 燕羽差池 - 燕子筑巢的精细:燕子筑巢时,羽毛的搭配非常讲究,确保巢的结构既稳固又能适应环境。燕羽的差池可能意味着燕子在筑巢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瑕疵或不协调的地方。 - 象征意义:燕子作为候鸟,经常在春天迁徙。它们的飞行路线和筑巢行为象征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循环。 2. 衔泥巢画梁 -
折杨柳歌 昨天看见花开放,今天花儿已经凋谢,独自在树下徘徊。折下柳条,时间就像流水一般逝去,美好的时光岂能长久。 注释:昨日看花开,今日花已披,苦心独徘徊。折杨柳,流光如逝波,韶华讵能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看到花朵盛开后,发现花朵很快就凋谢了,然后感叹美好时光的流逝。诗人通过折柳和流光来表达对时间的感慨
【解析】 此诗是《拟行路难》组诗中的第四首,也是全诗的开篇之作。诗人以“樽酒”“浩歌”起兴,抒发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诗人运用对比和借代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生短暂与青春易逝的主题。 第一部分:前有樽酒,扬眉浩歌;少壮不乐,老当奈何。瞻彼芳树,灼灼其华。 清飙飒至,落叶辞柯。蜉蝣朝飞,蟪蛄夕悲。空江鸿宾,遥海燕归。锦席高张,嘉宾满堂。朱丝玉柱,泛羽流商。翳翳昧谷,羲驭已促。为欢未终
春风吹帘斜,帘开飞柳花。 美人高堂上,见此惜年华。 年华容易随春草,一双蛾眉镜中老。 注释与赏析: 1. 春天的描写:春风轻拂,使得窗帘微微倾斜,窗外飞散着如雪般的柳絮。这里的“帘斜”和“飞柳花”生动描绘了春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轻柔、飘逸的氛围。 2. 美人的居所:诗中提到的美人,在宽敞明亮的高堂之上,这反映了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高雅。 3. 时间的流逝:年华易逝
注释: 碧水泛回塘,新荷艳晓妆。看花临绮槛,爱此双鸳鸯。 碧水泛回塘,新荷艳晓妆。看花临绮槛,爱此双鸳鸯。 译文: 碧绿如镜的池塘水面泛起涟漪,清晨时分新长出来的荷叶犹如娇艳的女子涂上粉黛妆容。我站在雕花窗槛前赏花,心中只爱那对鸳鸯。 鸳鸯在池塘中婉转动身,它们总是朝暮相随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