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疏危明主,千秋怨未平。
湘累如有待,宣室竟无成。
夜雨湖南草,春风江上城。
可怜卑湿地,还复祀先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诗句释义
- “一疏危明主,千秋怨未平”: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忧虑和担忧,认为君主可能会因疏离而面临危险。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消除这些担忧,实现和平与稳定。
- “湘累如有待,宣室竟无成”:这里的“湘累”可能指的是被贬谪或流放的官员,而“宣室”则是一个古代的宫殿,通常用来指代朝廷或国家。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讽刺那些被贬谪或流放的官员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遭遇似乎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得到解决。
- “夜雨湖南草,春风江上城”: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湖南的草地上雨水滴落,江上的城墙也被春风拂过。这可能象征着某种转变或希望,暗示着尽管目前存在一些困境,但未来仍有可能发生积极的变化。
- “可怜卑湿地,还复祀先生”:这里的“卑地”可能指的是贫瘠之地或不毛之地,而“先生”则可能指的是贤人或智者。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表达对贤人的怀念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改变的渴望。
- 赏析
- 主题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忧虑、对被贬谪官员的同情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
- 情感这首诗充满了忧虑、同情和希望。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当前局势的担忧,对被贬官员的同情,以及对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通过对比当前的困境和未来的希望,以及通过对“湘累”和“宣室”的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的情感和观点。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政治忧虑和社会现实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希望的作品。诗人用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力,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相结合,展现了其深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