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娘楼畔,恰匆匆过了,菊花时节。帆影拖霜逢小至,画舫水嬉微怯。绣阁春心,芳洲密约,执手何曾别。玉楼人去,此情谁与传说。
漫道青邸朱帘,彩毫长擅,对引金波月。旧梦燕山看不尽,新梦涛声千叠。喜得今宵,锦屏瞥见,展放双眉折。悄声低问,多情付与华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是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诗歌的语言表达,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在诗中的表现手法,一般用三个字来概括即可,最后再联系诗人及创作背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本诗是一首咏叹别情词,上阕写离别的情境;下阕写别后思念之情。
本诗前四句写离别的情景。“萧娘”二句点出离别的地点,即在萧娘楼畔。“帆影拖霜逢小至”,是说此时正值霜降,寒意逼人,而船上人却匆匆地过了一个“小至”。这一句写出了时间的紧迫,突出了离别的匆忙。“画舫水嬉微怯”是说,在画舫上游玩,水边嬉戏,但人们还是感到有些怯生生的。“绣阁春心”三句进一步写离别的情景:春天的时候,女子们的心情是愉悦的;秋天的时候,女子们的心情也是愉悦的,然而她们都执手不别。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既写自己,也写他人。“玉楼”三句写男子离去后女子的相思之苦。“人去”二句,意思是男子离开之后,女子心中所想的事情无人可诉说。“玉楼人去”,“谁与传说”,表明了两人之间感情之深。
过片三句,由前面的抒情过渡到对往事的回忆:“漫道青邸朱帘”“彩毫长擅”,意思是说,当年曾经在青王府中看到过彩旗飘扬,也曾挥毫写下过优美的诗句。“旧梦燕山”四句,回忆过去与爱人在一起时的情景,“旧梦燕山”是说,以前曾一起看遍了燕山的美景;而今却只能在梦中相见了。“新梦涛声千叠”,则是说,现在虽然只能在梦中相会,但是梦里的涛声却是连绵不绝的。“喜得今宵”二句,意思是说,今天能够在这锦屏中瞥见你的身影,是多么的幸运啊!“展放双眉折”是说,看到你的身影后,不禁为之倾倒,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容颜。“悄声低问”二句,意思是说,悄悄地问道,如今多情的我又该如何报答你的一片深情呢?“付与华发”是说,将我的深情转嫁给我这满头的白发吧。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别情词,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答案】
【注释】
①萧娘:指所思的女子。②帆影拖霜:船儿在霜降之日经过。小至:节气名,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农历十月十五日或十六日。③彩毫:即彩笔,比喻佳作。④旧梦燕山:指从前与情人一起游历过的燕山一带。⑤新梦涛声:指梦中听到的涛声。⑥锦屏:精美的丝织品制成的屏风。⑦悄声低问:低声问讯。⑧付与:交付给。⑨华发:指头发花白了。⑩青邸:指汉文帝刘恒所住的未央宫,这里借指皇帝的住处。
译文:
萧娘楼畔,恰在匆匆经过了菊花时节。船儿在霜降之日经过,画船水边嬉戏,却让人感到有些怯生生的。绣阁中的春心,芳洲上的密约,手牵手不曾分离。玉楼上的人已经离去,这种情事有谁又能向人讲述呢?
漫道青邸朱帘长擅引金波月,旧梦燕山看不尽,新梦涛声千叠。喜得今宵,锦屏瞥见,展放双眉折。悄悄低问,多情付与华发。
赏析:
《念奴娇·别意用辛稼轩韵》是一首咏叹别情词。全词以萧娘楼畔作起点,描写了一幅幅动人的别离图景,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