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有嫠妇,太息有余悲。
岂惟忧宗国,我爱我园葵。
忆昨三韩外,六载悬王师。
太仓三百万,辇送沧海湄。
今闻五将军,肆伐西南夷。
狐兔恋窟穴,此岂关安危。
传闻中朝议,何当恤疮痍。
戎车久不驾,今且数驱驰。
六军百战后,四夷不能支。
旨哉诚高策,但恐中土疲。
吾闻圣人言,佳兵不可为。

【注释】

①园中十首:指《七哀诗》中的“北征”一首。②太息有余悲:长叹不止,充满悲伤。③岂惟忧宗国(国家):不仅是为国家担忧。④我爱我园葵:我怜爱园中的葵菜。⑤忆昨三韩外:回忆去年在辽东的外事。三韩即朝鲜半岛三国。⑥六载悬王师:六年来朝廷对辽东的用兵。⑦太仓三百万:太仓库储备的粮食达三百万石。⑧辇送沧海湄:运粮船驶到海边。⑨今闻五将军:现在听到五位将军的名字。⑩狐兔恋窟穴:狐兔喜欢躲在洞穴里。⑪此岂关安危:这与国家的安危无关。⑫传闻中朝议:传闻朝廷大臣的议论。⑬何当恤疮痍:怎么能够顾及百姓疾苦?⑭戎车久不驾:战车很久没有使用。⑮且数驱驰:暂且多次出动。⑯四夷不能支:四方少数民族不能抵御。⑰旨哉诚高策:这是高明的策略啊!⑱但恐中土疲:只怕中原地区会因长期用兵而疲惫。⑲圣人言:圣人的话。⑳佳兵不可为:好的兵器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赏析】

《七哀诗·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767)至四年(765)流寓梓州的第三年作的。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基本平定,但唐朝的国势并未恢复,而且由于连年用兵,国库已空,人民生活困苦。杜甫看到这种状况,非常忧虑,于是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对战争的看法。

全诗可分为两部分。前八句写对朝廷用兵的忧虑;后八句写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危难重重的担忧。

诗的前八句主要写对朝廷用兵的忧虑。诗人从两个方面来写这种忧虑:一是忧国家的安危,二是忧百姓的疾苦。首二句说“园中十首”,说明这是一首有十句的诗。次二句说,“岂惟忧宗国”,不仅是为国家担忧,还有怜爱园中葵菜的意思。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怀。

中间四句写对朝廷用兵的担忧。前三句说,“忆昨三韩外,六载悬王师”。这三句话的意思是:回想从前辽东战事,已经过了六年了,可是朝廷还在用兵那里。第四句说:“太仓三百万,辇送沧海湄。”意思是说,太仓储存的粮食有三百万石之多,却要用这些粮食把粮食运送到海边去。这一句是诗人对朝廷用兵所造成浪费粮食现象的揭露和讽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前途的担忧,因为战争耗费巨大,国库空虚,百姓穷困。

最后二句写诗人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危难重重的担忧。“今闻五将军,肆伐西南夷。”这二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听说五位将军正在大举讨伐西南夷族。“狐兔恋窟穴,此岂关安危?”这二句是说,狐狸兔子喜欢呆在洞穴里,这与国家的安全有什么关系呢?这二句是诗人对于朝廷用兵的担忧,也是他对于时局的担忧。“传闻中朝议,何当恤疮痍!”这二句的意思是:传闻朝廷大臣们正在讨论此事,怎么会考虑及百姓的痛苦呢?最后二句是说,“戎车久不驾,今且数驱驰。”长久以来,战车载着武器没有使用过,如今又将多次出动。这二句是诗人对于国家用兵的担忧。

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忧国思民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