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王佐略,奋身出匡时。
中散学养生,祸起危言辞。
二子岂不贤,杀身良在兹。
吉凶非人谋,信矣不复疑。
庄生言鞭后,此语亦我欺。
唯当酌斗酒,陶然任所之。

【注释】

1.文若王佐略:文若,指西汉的王充;王佐,指三国的诸葛亮。

2.奋身出匡时:奋身,奋发;匡,纠正;时,时局。

3.中散学养生:中散,汉末张衡的号;养生,保养生命。

4.二子岂不贤:二子,指诸葛亮和其兄诸葛玄。

5.杀身良在兹:杀身,牺牲生命;良,确实;在,存在。

6.吉凶非人谋:吉凶,福祸;非,不是;人谋,人的谋划。

7.庄生言鞭后:庄生,庄子;鞭后,比喻死后。

8.此语亦我欺:此语,指上一句“吉凶非人谋”。

9.唯当酌斗酒:唯,只有;当,应该;酌,斟酒;斗,一升;酒,酒液。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根据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一位文人雅士。

首句“文若王佐略”,是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虽出身低微,却能奋发有为,匡正时局。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而文中用“王佐”一词来形容诸葛亮,可见诗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次句“奋身出匡时”,意思是说诸葛亮为了匡正时局,不惜奋起抗争。

第三句“中散学养生”,意思是说诸葛亮懂得养生之道,能够保全自己。中散,是指东汉末年的张衡(字平子),他是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养,保养;生,生命。

第四句“祸起危言辞”,意思是说诸葛亮因为言辞不当而招致祸患。祸起,是说祸端是由言辞引起的;危言辞,指的是危险的言论。

第五句“二子岂不贤”,意思是说诸葛亮的两个兄弟并不愚蠢。二子,指诸葛亮的两个兄弟。

第六句“杀身良在兹”,意思是说诸葛亮因言辞过激而遭致杀身之祸是理所当然的。杀身,是指丧命;良,确实;在,存留;兹,这里。

第七句“吉凶非人谋”,意思是说福与祸并不是人为所能决定的。吉与凶,指好运与厄运。

第八句“信矣不复疑”,意思是说人们应当相信天命而不是怀疑它。信,相信;矣,语气词。

第九句“庄生言鞭后”,引用了庄子的故事作为比喻。庄子曾用鞭笞来象征死亡之后的世界。

第十句“此语亦我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感慨,意思是说这种观点也是我在欺骗自己。

最后两句“唯当酌斗酒”,意思是说只有在饮酒的时候才能忘记这一切烦恼。酌,斟酒;斗,容量单位;酒,饮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