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
我岂好往来,衣当有新故。
道家贵久生,谓当长相附。
竺乾大导师,广说无生语。
亦知海有岸,不识津梁处。
遂与二子偕,万劫每同住。
如在百戏场,好丑安可数。
贤愚贵贱间,头面无不具。
工拙我为之,令子蒙毁誉。
毁誉亦非真,会当随子去。
苟悟万缘空,夫何忧何惧。
一醉能几时,何以消百虑。

和形影神三首

陶渊明、苏东坡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

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

我岂好往来,衣当有新故。

道家贵久生,谓当长相附。

竺乾大导师,广说无生语。

亦知海有岸,不识津梁处。

遂与二子偕,万劫每同住。

如在百戏场,好丑安可数。

贤愚贵贱间,头面无不具。

工拙我为之,令子蒙毁誉。

毁誉亦非真,会当随子去。

苟悟万缘空,夫何忧何惧。

一醉能几时,何以消百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田园时所作。诗人借写自己饮酒的生活情趣,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的前两句“陶渊明、苏东坡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我居四大中,正如衣中著。”通过对比陶渊明和苏轼的言行,表达了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态度。陶渊明以隐士身份生活,而苏轼则以文人墨客的身份生活。他们都追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远离尘世的纷扰。诗人则选择了一种更为朴素的生活方式,就像穿着衣服一样自然地存在。这种生活方式虽然简单,但却能够让人真正地感受到生活的滋味。

“我岂好往来,衣当有新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看法。诗人认为,一个人不应该过于关注外界的变化,而是要像穿衣服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事物。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得到平静。

“道家贵久生,谓当长相附。”这两句诗则是从道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强调了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性。道家认为,生命的本质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长生不老。因此,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既然已经活了很久,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追求更多的名利。

“竺乾大导师,广说无生语。”这两句诗则是引用了佛教经典中的概念,表示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认同。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诗人则用这个观点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亦知海有岸,不识津梁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态度。他明白大海是有边界的,但是并不认识通往大海的道路在哪里。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虽然知道人生会有终点,但是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点在哪里。这就是诗人的人生哲学——顺其自然,不强求。

整首诗歌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