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有穷通,希世有巧拙。
念子实劳生,我于兹事绝。
蹙额宁有忧,开颜亦非悦。
万变纷在前,何尝起分别。
诸佛说无心,我已久寂灭。
试置水火间,了不知濡热。
岂若形与神,太用有敝竭。
子饮我颓然,唯此意劣劣。

【注释】

和:指和陶、和苏,是晋代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的并称。形影(yǐng yǐng):形体的影子。神:指谢灵运的“山水诗”。三首:指《归去来兮辞》中的三首诗篇。陶:即陶渊明。苏:即谢灵运。皆言日月灯影余兼言水镜影:陶、谢二人均以写月夜为题材。

遭遇有穷通,希世有巧拙。

念子实劳生,我于兹事绝:你实在是辛苦了,我这人对此毫无兴趣。

蹙额宁有忧,开颜亦非悦:皱眉头也无忧虑,笑脸也非快乐。

万变纷在前,何尝起分别:世间万象纷繁变化,岂能因它们而分得清高下?

诸佛说无心,我已久寂灭:佛家说万物本无生灭之态,而我早已超脱一切,心如死灰。

试置水火间,了不知濡热:将我放在沸水与烈火之间,我全然不知。

岂若形与神,太用有敝竭:又何必拘泥形骸,使精神和形体都受到损害。

子饮我颓然,唯此意劣劣:你请我喝了这杯酒,我就如此颓然地生活着,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

【赏析】

这首诗写陶渊明和谢灵运对人生的看法。陶渊明认为,人生在世应当安贫乐道,随遇而安,不应过分追求世俗的名利。谢灵运则认为,人生应当追求富贵,要有所成就,不能像他一样颓废。两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但他们都认识到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都感到了内心的疲惫和失落。最后,他们决定放下名利,过上平淡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话形式,表现了两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的分歧和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日月”、“水镜”等,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