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当己亥三月初,天子南幸鄢郢都。飞书走檄连日夜,藩司之使催皇夫。
编氓土著签不足,流居浮户贴始敷。索资要赂弊难竟,私有里甲公吏徒。
高原竖旗众夫集,县官领夫速行役。额夫四百征已办,发票捉人尚村邑。
城中杻械絷盈道,中男幼丁尽供籍。问之何物为此谋,校官署职明需求。
赤金白银惟意纳,少者禁锢多即收。穷乡下井宁得脱,苦刑痛笞无时休。
丝毫公费非不有,簿册夸张任其手。小民但图免淹系,儿女何辞易升斗。
君不见广文昔时饭不足,仆妾年来厌粱肉。又不见苍头役卒衣旧鹑,夜半通贿人椓门。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诗人高启在南征时所写的一首反映战争给百姓带来苦难的诗。

首句“岁当己亥三月初,天子南幸鄢郢都。”中的“己亥”是指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年份,这里指的是明成祖朱棣的第四个十年,即1406年至1415年的这一段时间。而“鄢郢都”则是指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是当时皇帝出行的地方。

接下来一句“飞书走檄连日夜,藩司之使催皇夫。”中的“飞书走檄”是指紧急文书和书信,用来形容战争时期朝廷对各地的催促命令和军事调度。而“皇夫”则是指军队中的士兵或士兵家属,这里的“皇夫”可能指的是被征召入伍的士兵或他们的家人。

第三句到第五句描述了战争对当地居民的影响:“编氓土著签不足,流居浮户贴始敷。”中的“编氓土著”是指当地的居民,而“流居浮户”则是指那些因为战争被迫离开家乡的人。这些流离失所的人们需要支付一笔费用,才能继续留在城市生活。

第六句到第七句描绘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索资要赂弊难竟,私有里甲公吏徒。”中的“索资要赂”是指人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和生命,不得不向官府行贿。而“里甲公吏徒”则是指在战争中失去工作的农民和工人,他们被迫成为了官府的奴仆或劳工。

第八句到第十句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高原竖旗众夫集,县官领夫速行役。”中的“高原竖旗”是指战争开始后,士兵们在战场上竖起旗帜,准备战斗。而“速行役”则是指迅速前往战场参与战斗。

第十一句到第十二句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额夫四百征已办,发票捉人尚村邑。”中的“额夫四百”是指被征召的士兵数量,这里是说已经征集到了四百名士兵。而“发票捉人”则是指官府为了征兵而向百姓发放票据,让他们提供自己的亲属作为担保,以便他们能够入伍。

第十三句到第十四句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城中杻械絷盈道,中男幼丁尽供籍。”中的“杻械”是指捆绑犯人的工具,而“絷盈道”则是指犯人被关押在路上,无法自由行动。而“中男幼丁尽供籍”则是指年轻男子和儿童都被登记为士兵,成为国家的奴隶。

第十五句到第十六句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问之何物为此谋,校官署职明需求。”中的“何物为此谋”是指人们纷纷询问为什么国家要征收如此重的赋税,而“校官署职明需求”则是指官员们公开宣称国家需要大量的财富来维持战争的需要。

第十七句到第十八句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赤金白银惟意纳,少者禁锢多即收。”中的“赤金白银”是指古代货币单位,而“惟意纳”则是指政府随意收取人民的财富。而“少者禁锢多即收”则是指年轻人被限制人身自由,而成年人则被强行征税。

第十九句到第二十句描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穷乡下井宁得脱,苦刑痛笞无时休。”中的“穷乡下井”是指贫穷的百姓,而“苦刑痛笞无时休”则是指这些百姓遭受着无尽的痛苦和折磨,没有一天能停止。

第二十一句到第二十二句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丝毫公费非不有,簿册夸张任其手。”中的“丝毫公费”是指政府应该节省的开支,而不是用来征收人民的财富。而“夸张任其手”则是指政府官员们任意挥霍这些开支,不顾百姓的死活。

第二十三句到第二十四句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小民但图免淹系,儿女何辞易升斗。”中的“小民”是指普通百姓,而“升斗”则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表示一升米的价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普通百姓只希望能够逃脱被俘虏的命运,不要被强迫去做苦力,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在乎能否吃饱饭。

第二十五行到第二十六句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君不见广文昔时饭不足,仆妾年来厌粱肉。”这句诗借用了汉朝时期淮南王刘安曾下令全国禁止吃肉的故事,来比喻战乱时期的百姓生活困苦,连最基本的食物都无法保证。而“仆妾”则是指仆人和婢女,在这里用来比喻平民百姓。

最后两句:“又不见苍头役卒衣旧鹑,夜半通贿人椓门。”这句诗借用了汉朝时期宦官张让等人利用职权敲诈勒索百姓的事情,来比喻战乱时期的官吏们滥用权力,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