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白星稀夜气清,家家祠灶学阴生。
我方寄食公厨饭,却忆慈亲坐到明。
诗云:“云白星稀夜气清,家家祠灶学阴生。我方寄食公厨饭,却忆慈亲坐到明。”
诗句释义与分析:
- 云白星稀夜气清:
- 描述夜晚的天象,洁白的云彩和稀疏的星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纯净的氛围。这种景象通常象征着高洁和清远,可能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
- “云白”暗示着天空中的云朵洁白无瑕,通常与高远、清净的象征有关。“星稀”则意味着星星稀少,这样的夜空显得更加空旷,增加了一种神秘感。“夜气清”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清新空气和宁静氛围,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宁静。
- 家家祠灶学阴生:
- 此句描绘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即每个家庭在夜间都会进行祭祀活动,学习阴阳的道理。这种风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祖先的纪念。
- “祠灶”指的是家庭中的一种传统习俗,即在灶神面前祭拜,以祈求家庭平安和丰收。“学阴生”则是说这些家庭在晚上学习与阴间相关的事物,如阴阳五行等哲学知识。这种习俗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深刻理解。
- 我方寄食公厨饭:
- 描述了诗人目前的生活处境,他正在为他人服务,生活依赖公共食堂的食物。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外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 “寄食”指的是临时寄居于别人家中吃饭,没有稳定的住所。“公厨饭”可能意味着公共食堂提供的饭菜,这在当时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通过这种表述,诗人展现了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仍努力适应并生存下去的现实情况。
- 却忆慈亲坐到明:
- 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深情与怀念。他不仅记挂自己的现状,更深切地想念远方的母亲,以至于夜深人静时仍然无法忘怀母亲的温暖和关怀。
- “坐到明”表明诗人直到天亮都还在回忆母亲,这种持续的回忆显示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家的渴望。这种深夜里的思考和回忆,反映了诗人对亲情的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译文注释与赏析:
- 译文注释:
- “云白星稀夜气清”,这里的“云白”指天空中云层的颜色,给人以洁净、明朗的感觉;“星稀”则形容夜空中的星星稀疏,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夜气清”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清新、寂静。
- “家家祠灶学阴生”,描述了每个家庭在夜间都会进行的祭祀活动,以及学习与阴阳相关的知识。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认知和敬畏。
- 第三句“我方寄食公厨饭”,直接反映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他暂时寄居在别人家中,依靠公共食堂提供的食物维生。
- 第四句“却忆慈亲坐到明”,则是诗人夜深人静时的思念之情,他对母亲的思念一直延续到天亮。
- 赏析:
-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画面。首句的星空描写,不仅展示了夜晚的自然美景,也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第二句的家庭祭祀风俗,揭示了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纪念;第三句的寄食生活,则反映出诗人在艰难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末句的深夜思念,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他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全诗通过对天文、民俗和家庭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亲情和文化传统的深深眷恋,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十二月二十四日夜忆母亲作三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古诗。通过对夜空、祭祀、饮食及家庭等元素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爱恋,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与民间风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