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咽铜虬水,浏浏青琐风。
掖斜观斗转,帘疏望月空。
出门步清影,循阶行露丛。
眷此光霁景,感予微眇躬。
观国岂非愿,怀亲方蔚忡。

【注解】

咽咽:水声。铜虬:传说中的神龙。浏浏:风声。青琐:指宫门的青色门扇。掖斜:掖庭之侧,宫中的侧廊。斗转:北斗七星的位置变动,即天将明。帘疏:窗帘疏落。光霁景:晴朗的景象。感予微眇躬:感慨自己渺小卑微。

【赏析】

《观国清寺山光悦禅师所居》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春游成都草堂时所作。此诗前四句描写了寺院周围的山水景色,后四句抒发诗人对佛家“观”理的领悟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全诗语言朴素而自然,意境幽静优美,风格淡雅清新。

首联写院中的铜龙在水边吟哦,发出悠悠的鸣声,仿佛是在咏叹青琐门旁的清风;诗人在侧廊上仰望天空,只见北斗星斗柄移动,天就要放亮了。颔联描绘了寺院的一角,诗人看到窗帘稀疏处透过来一缕月光,不禁想起古人所说的“玉阶生白露”,抬头望月,但见明月当空,洒下一片清辉。颈联写诗人走出门外,沿着石阶走去,只见脚下踏着露珠,行至寺院东边,看见僧人正在打扫庭院。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家的“观”理的感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身世飘零、寄人篱下的感慨。

首联用典。《晋书·王濛传》:“濛与王坦之俱为谢安女婿,并有盛名于世……尝共登冶城,临流作赋,既毕,澄曰:‘卿辈尽吾力矣!’濛因取笛吹水调歌‘凤将雏’,其韵云:‘凤兮凤兮非凰,之子不还!泛彼柏舟,在彼阳波’。”(《世说新语·轻诋》)王坦之听了很不高兴,说:“我乃今知处士凤声尔!”于是作《答王濛》,讥刺他“非凰”、“不还”。这里以凤喻僧徒,说自己“非凰”、“不还”。“凤将雏”出自《楚辞·九章·惜诵》。“青琐”指门。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使遒之,云:‘可先一跋之。’王羲之不从。右军云:‘夏文潜能书善画,何不请之?’羲之遂作一跋。”后来就用“凤将雏”指道士或和尚的袈裟、帽儿等。颈联写诗人走出门外,沿着石阶走去,只见脚下踏着露珠,行至寺院东边,看见僧人正在打扫庭院。

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佛家的“观”理的感悟,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身世飘零、寄人篱下的感慨。

这首诗写于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之后不久,当时他已经结束了长达八年的漂泊生涯,开始过起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诗人在游览草堂的同时,也在内心进行了一番反思。首联写院中景色,颔联写院中人物,颈联写院外景色,尾联写自己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