缊真斋里挥毫日,多得青城太史题。
今日南州把遗墨,石篁秋冷蟪蛄啼。
【注释】
缊真斋:即真率斋。
挥毫日:指题写书画的日子。
青城太史:即青城山道士,借指诗人的朋友。
今南州:指南方。
遗墨:指留下的墨迹。
石篁:竹名。
蟪蛄:一种小动物,秋末冬初叫得很凄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题画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
起句“缊真斋里挥毫日”,交代了诗人在“缊真斋”中创作的情景。“缊真”二字用得极好,既表明自己与友人同属道门,又表明自己与友人一样,都是真心实意地做学问和修道。“恽”,挥洒;“毫”,笔。两句的意思是:我在缊真斋挥笔题字的日子,正是多承青城山道士太史先生题写的好作品。这里用了拟人手法,把青城山道士写得有情有意,生动形象。
第二句“今日南州把遗墨”,“南州”即南方,点明了题画地点。“遗墨”一词,说明这幅画不是别人所画,而是画家自己的真迹,因此特别珍贵。这句的意思是:今天我来到南州时,拿着这幅珍贵的遗墨画来欣赏。这两句通过描写诗人到南州的情景,引出第三句“石篁秋冷蟪蛄啼”。
“石篁”是竹子的美称。“秋冷”是说天气寒冷。“蟪蛄啼”是说蟪蛄在秋天鸣叫的声音凄切悲凉。“蟪蛄”是一种短命的昆虫,它的叫声很凄凉,这里用来比喻秋风。这两句的意思是:石缝间的竹子,在寒风中发出瑟瑟之声,好像蟪蛄在呜咽哀鸣。这一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人在“缊真斋”挥毫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而此时却要面对秋风中的竹林和霜打的残菊,不禁感慨万千,所以诗人发出了“石篁秋冷蟪蛄啼”的感叹。
此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