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说莫愁台己古,更看秋夕鹊桥新。
惊心牛女何时约,乍眼姮娥此地亲。
经岁灯花刚过漏,隔溪烟柳又逢春。
无端斟酌天家事,不道人间亦写真。
【注释】
寓石头城七夕借与:寄情于石头城的七夕之夜。石头城,指江苏省南京市的狮子山南麓的秦淮河两岸古城墙遗址。牛女:指织女、牵牛二星。传说为天宫七仙女之一,因事被王母罚居凡间天河之畔,每年七月七日与丈夫牛郎会合一次。姮娥,即月中嫦娥。写真:画像或肖像之意。
【译文】
我多么想借这石头城的七夕之夜来寄托我的相思之情!
说来说去,莫愁台虽然古老,但如今又看见鹊桥上新修了一座桥梁。
令人惊心动魄的是,牛郎织女何时能再次相聚?转眼间,看到月亮上的嫦娥也来到了人间。
经过一年的岁月,灯花刚刚燃尽了漏壶里的水,隔着溪水,柳树又到了春天。
无缘无故地猜测天庭的事情,却不知道人间也有这样真实的写照。
【赏析】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诗,以石城的牛女鹊桥,写人间的牛女牵牛,以天上的姮娥写人世的美女。
首句“漫说莫愁台己古”,是诗人对七夕故事的追述。在古代,人们认为牛郎织女的相会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银河上鹊桥相会,成为千古流传的美好爱情故事。因此,七夕节就成了中国民间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节日。唐代大诗人杜牧《秋夕》一诗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句子,也是写七夕的故事。而这首诗开头就说:“漫说莫愁台已古”。“漫说”,随意说说。诗人用“漫说”二字,表明他对这个古老的故事并不十分在意,只是随意地说一说而已。其实他心中自有一番别样的感受。
“更看秋夕鹊桥新”,意思是说,比起往年七夕佳节的光景,今年的七夕又增添了许多新意,显得格外热闹。诗人用“新”字形容鹊桥,既写出了鹊桥的新颖、美丽,又暗含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爱之情。“更”是更加的意思,表示出诗人对于今年七夕比往年更加热闹的新意的赞美。诗人之所以如此看重七夕佳节,是因为在这一天,他可以借助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思恋之情,所以,诗人才会如此看重这一夜的欢庆活动。
“惊心牛女何时约”,意思是说,令人吃惊的是,牛郎织女什么时候才能再相会呢?诗人用“惊心”一词来形容自己听到这个故事时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对牛郎织女不能相见的惋惜和哀伤之情。“惊心”一词还透露出诗人对牛郎织女能否再相会的忧虑和关切之情。诗人在这首诗中多次提到牛郎织女的故事,说明他对这个故事非常熟悉,也说明他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有着深厚的感情。
“乍眼姮娥此地亲”一句的意思是说,抬头一看,看到月亮上的嫦娥好像也在对着人间微笑。“乍眼”一词,意思是说,抬头看一眼。“乍眼”一词在这里表现出诗人对月亮的热爱之情。诗人用“亲”字来形容嫦娥的样子,表现出诗人对嫦娥的喜爱之情。嫦娥是月亮的化身,诗人在这里用“亲”来形容嫦娥,表现了诗人对嫦娥的敬仰之情。
“经岁灯花刚过漏”,意思是说,一年过去了,灯花都开了,漏壶里的水也流完了。“经岁”,就是过了一年;“灯花”,是一种用灯芯点燃后结成的花形的东西;“漏壶”,是用来计时的器具,这里代指时间的流逝。这句话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情景,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之情。
“隔溪烟柳又逢春”,意思是说,隔着溪水远望那柳树,只见到袅袅炊烟升起,又是春天到了。“隔溪烟柳”,是指诗人站在溪对岸远望那柳树的景象。诗人用“又逢春”三字表现了春天到来的情景和季节变化。“又逢春”三字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无端斟酌天家事,不道人间亦写真”两句的意思是说,无缘无故地猜测天庭的事情,却不知道人间也有这种真实的写照。“无端”,没有根据的意思;“斟酌”,指思考、考虑;“天家”,指的是天庭或者天上的事;“写真”,原意是指绘画人物,这里是比喻的意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天庭之事的不理解和对人间真实情况的关注。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天庭与人间的不同之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这首诗通过描写七夕节的夜晚,表达了诗人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牛郎织女能否再次相会的担忧和关心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描写,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