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阳万山里,民物义相敦。
耕凿犹前古,诗书自一村。
应看风俗厚,尚有典刑存。
遗训追先哲,年来德业温。
【注释】
休宁汊口十咏旗山:休宁县的汊口地区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这里列举了十个景点并分别作了诗来赞美它们。旌山在休宁县的西部,因山势高耸,像一面旗帜插在地上而得名。旗山是休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万山:指休宁县境内群山环抱的景象。民物义相敦:百姓之间互为亲善友爱。敦:敦厚、亲善。
耕凿犹前古:耕种劳作和凿井取水的方式仍与古代一样。耕凿:农耕和打水的劳动。前古:古代。
诗书自一村:村庄里充满了诗书的气息。诗书:指读书写字的活动。一村:一个村庄。
应看风俗厚:应该看到这里的风俗淳朴厚重。风俗:风俗习惯。厚:淳朴厚重。
尚有典刑存:还应该有法制的存在。典刑:法律制度。存:有。
遗训追先哲:追念先贤遗留下来的教诲。遗训:遗留下来的教诲。先哲:先贤或先师。
年来德业温:近来的道德修养很温和。德业:道德修养。温:和顺,不急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休宁县汊口地区风景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这一地区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休阳万山里,民物义相敦。”诗人首先描绘了休宁县的自然景观,即万山环抱的美景。接着诗人用“民物义相敦”来形容当地百姓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友爱,彼此尊重,体现了和谐的社会风貌。
颔联“耕凿犹前古,诗书自一村。”“耕凿”指的是农耕打水等劳作方式,而“诗书”则是指读书写字活动。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休宁县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喜爱之情。他认为当地的人们依然保持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同时也注重文化教育,使得整个村庄洋溢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颈联“应看风俗厚,尚有典刑存。”诗人认为休宁县的风俗淳朴厚重,值得称赞。同时他也指出当地仍然保留着法制的存在,这说明当地人民仍然重视法治观念。
尾联“遗训追先哲,年来德业温。”诗人最后一句是对全诗的一个总结,他认为虽然时间已经流逝,但是当地民众仍然能够继承和发扬先贤的优秀品质,他们的道德修养也变得温和而不急躁。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休宁县汊口地区的优美风景和深厚文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个美丽地方的深深喜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