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非一夕,去路惜匆匆。
鸟尽暮云碧,天低落日空。
风尘千里别,灯火一舟同。
句得劝杯处,春归吹笛中。
江山我亦老,天地子何穷。
万事已残醉,百年终短篷。
案留青玉在,剑蚀土花红。
客里哀王粲,戎间识吕蒙。
昂藏各有意,搔首看飞鸿。

【注释】

彭冲老:指彭大年(字冲)。

论交非一夕:指两人相交并非一朝一夕。

去路惜匆匆:指离别的路途很匆忙。

鸟尽暮云碧,天低落日空:傍晚天色昏暗时,远处的夕阳映衬在碧绿的晚云之上,天空显得格外空旷。

风尘千里别,灯火一舟同:分别后踏上万里征程,只有船上的灯火陪伴左右。

句得劝杯处,春归吹笛中:在饮酒吟诗之时,仿佛能听到春风拂过湖面,吹响了悠扬的笛声。

江山我亦老,天地子何穷:我也像这江山一样衰老,而天地永恒无尽,子何求?

万事已残醉,百年终短篷:世事如酒,岁月无情,终究会让人感到疲惫和无力。

案留青玉在,剑蚀土花红:留下的青玉依旧美丽,而锈蚀的宝剑却失去了昔日的颜色。

客里哀王粲,戎间识吕蒙:在客居他乡时,常想起王粲的悲凉;在戎马生涯中,也结识了吕蒙这样的豪杰。

昂藏各有意,搔首看飞鸿:彼此都怀有抱负,但各自为政,难以实现共同的理想。

【赏析】

这首送别诗作于元朝至元二年(1327),作者当时任翰林待制、知制诰。诗人以“论交非一夕”起笔,点明与彭大年交往的时间并不短暂。“去路惜匆匆”,写临行时的惜别心情。“鸟尽暮云碧,天低落日空”,以景结情,既写离别时的景色,又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以下六句写别筵上的情景:

“风尘千里别,灯火一舟同。句得劝杯处,春归吹笛中。”四句是说,我们虽然相隔万里,但却有一盏明灯相伴,共饮美酒。在这美好的时刻,仿佛听到了春风拂过湖面,吹响了悠扬的笛声。这里既有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江山我亦老,天地子何穷。万事已残醉,百年终短篷。”四句是说,我如同这片江山一样,逐渐变得苍老;而天地却永恒无尽,子何求?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案留青玉在,剑蚀土花红。”四句是说,尽管我们分别了,但我仍然保留着那把青玉案上的玉砚,而你手中的宝剑却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颜色。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客里哀王粲,戎间识吕蒙。”四句是说,我在异乡飘泊,常常想起王粲的悲凉;而在战火纷飞的戎马生涯中,我也结识了吕蒙这样的豪杰。这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不同人生经历的感慨。

全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写离别时的景物和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语言优美、含蓄,富有音乐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