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玉山人本绝埃,西湖自筑初阳台。
何年养鹤曾飞去,是水当门尽绕来。
道士忽逢松树下,渔舟放在藕花隈。
知余欲与为邻舍,指点孤山一角梅。
【注释】
赠:赠诗。秦仲虚:即秦观,字少游,北宋人,有《踏莎行》等词。冰玉山人:指秦观。绝埃,超脱尘世。初阳台:相传为西施梳妆的地方。何年养鹤曾飞去:何年,何时。何年,何时。飞去,去而复还。是水当门尽绕来:此句意为门前的溪水环绕,如画一般。道士忽逢松树下:忽然遇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这里泛指隐士或道教徒。渔舟放在藕花隈:把船停在荷花旁。隈,弯曲处。知余欲与为邻舍:知道我要和你们成为邻居。指点孤山一角梅:“点”通“拈”,指手的意思。孤山:《西湖志》引《咸淳临安志》说:“杭州西湖孤山,唐元佑中白居易所筑。”梅,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西湖景色,下片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起首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遇于西湖。“冰玉山人本绝埃”:以冰清玉洁之人格比喻诗人的高洁品格。“绝埃”是超越凡尘,不染世俗之意。“西湖自筑初阳台”:用苏东坡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西子”喻西湖,意谓西湖之美,如同美女一样。“何年养鹤曾飞去?是水当门尽绕来”:这两句写诗人在西湖边筑台赏景,养了几只仙鹤,鹤儿们从门前绕着水塘飞来飞去,似乎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过片四句写与友人邂逅。“道士忽相逢”一句化用唐代李益《听筝》中的名句“闻道长安似弈棋,胡骑凭陵杂鼓鼙”(见《樊川文集·送崔群侍御归东都序》),意思是说:忽然间遇见一位道长(这里指隐居的道士),好像听见他谈论京城战乱纷起的形势。“松树下”三句写道士与诗人交谈。“道士忽逢松树下”:意思是说道士忽然在松树下遇见了诗人。“渔舟放藕花隈”:意思是说渔舟停泊在荷花丛中。“指点孤山一角梅”:意思是说道士向诗人指点着孤山上一株盛开的梅花。
末句是结语,也是点睛之笔。“知余欲与为邻舍”:意思是说我知道我打算在这里住下来做邻居。“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指点孤山一角梅”:意思是说它就是那株红梅。“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一点红梅”:指前文所说的孤山上的一株开得正艳的梅花。这株梅树孤零地生长在孤山之上,所以诗人把它作为知己的象征。
这首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