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砧飞柝戍营秋,坐里闲听说潞州。
孤镜满城池水洗,明河千尺傍人流。
笑论昨夕能漂瓦,醉唤红裙缓下楼。
自古阴晴谁料得,莫辞连夜典鹴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在1076年写的。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飘砧飞柝戍营秋,坐里闲听说潞州。
飘荡的砧声和巡逻的士兵的号角声,在秋天的军营中回响。坐在房间里,我听到了关于潞州的闲谈。
孤镜满城池水洗,明河千尺傍人流。
城墙上反射着月光,就像一面孤独的镜子。明亮的河水,流经千尺,仿佛在人潮中流淌。
笑论昨夕能漂瓦,醉唤红裙缓下楼。
昨晚我们曾经讨论过如何漂浮瓦片,现在我已经喝醉了,需要呼唤红裙的姑娘们一起下楼。
自古阴晴谁料得,莫辞连夜典鹴裘。
自古以来,谁能料到天气的变化呢?不要因为连夜赶路而放弃穿着皮衣,毕竟它已经准备好了。
注释:
- 飘砧飞柝戍营秋:飘荡的砧声和巡逻的士兵的号角声,在秋天的军营中回响。
- 坐里闲听说潞州:坐在房间里,我听到了关于潞州的闲谈。
- 孤镜满城池水洗:城墙上反射着月光,就像一面孤独的镜子。
- 明河千尺傍人流:明亮的河水,流经千尺,仿佛在人潮中流淌。
- 笑论昨夕能漂瓦:昨晚我们曾经讨论过如何漂浮瓦片。
- 醉唤红裙缓下楼:需要呼唤红裙的姑娘们一起下楼。
- 自古阴晴谁料得:自古以来,谁能料到天气的变化呢?
- 莫辞连夜典鹴裘:不要因为连夜赶路而放弃穿着皮衣,毕竟它已经准备好了。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一次聚会上所作的即兴诗。从诗的内容看,苏轼与朋友们在城中相聚,谈论过去的往事和未来的计划。其中提到了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他们在那里有过共同的经历或者朋友。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也体现了苏轼独特的审美观和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