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颗缄题秋暑清,遥闻摘向最西营。
张骞本带葡萄入,马援难抛薏苡行。
万里锦苞辞晓露,一泓寒舌搅春饧。
年来不为临邛病,无奈羁愁渴易生。
张云南遗马金囊
百颗缄题秋暑清,遥闻摘向最西营。
张骞本带葡萄入,马援难抛薏苡行。
万里锦苞辞晓露,一泓寒舌搅春饧。
年来不为临邛病,无奈羁愁渴易生。
注释:
- 张云南:指唐代将领、诗人。
- 百颗缄题:用百颗封好的书信。
- 遥闻:听说。
- 摘向:采摘。
- 最西营:最西边的军营。
- 张骞:汉代著名外交家,曾奉命出使西域。
- 葡萄:一种水果,常用来比喻珍贵的物品。
- 薏苡(yì yǐ):一种植物,种子可食,古人认为其仁可食如米,因此称为薏仁。
- 锦苞:精美的包装。
- 春饧(táng):麦芽糖,古代用来祭祀的食品。
- 临邛:古地名,今属四川。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张云南遗马金囊”为主题,通过对马金囊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首句“张云南遗马金囊”直接点明了主题,张云南遗下的马金囊成为了诗人思念的对象。马金囊象征着珍贵的物品,也代表着历史的记忆。
第二句“百颗缄题秋暑清”,诗人通过百颗封好的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书信中的字句如同秋天的清风一般清新,让人心旷神怡。
第三句“遥闻摘向最西营”,诗人想象着自己站在最西边的军营之中,遥听到有人摘下马金囊的消息。这个想象让诗歌的画面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富有诗意。
第四句“张骞本带葡萄入,马援难抛薏苡行”,诗人引用了两个历史人物的故事。张骞和马援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他们曾经携带葡萄和薏苡前往西域进行贸易。然而,这两个故事却与马金囊无关。
第五句“万里锦苞辞晓露,一泓寒舌搅春饧”,诗人运用了“万里锦苞辞晓露”和“一泓寒舌搅春饧”等意象来描绘马金囊的美丽。锦苞如同万里之长,寒冷的舌头则如同一泓清泉,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
最后一句“年来不为临邛病,无奈羁愁渴易生”,诗人以“临邛”自喻,表示自己虽然不被疾病所困扰,但却因为羁旅之愁而容易感到口渴。这个结尾既与前面的描述相呼应,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以“张云南遗马金囊”为主题,通过对马金囊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许多典故和意象,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味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