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烽信报收秦塞,夷警妖传自赣州。
十万楼船指瓯越,结交邻国且琉球。
不臣赵尉终辞帝,自王田横怕拜侯。
几岛弹丸髡顶物,敢惊沙上一浮鸥。

【解析】

此诗作于明末清初,时值清军南下,胡烽、赵尉、田横等历史人物被提及,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关注。首联“春兴”点明题目,“收秦塞”指代收复失地;第二句“夷警妖传自赣州”,赣州,今江西大余西南,为古南雄州治所,有赣江流贯其中,故称赣州。赣州是岭南地区的重要城镇,当时已被清军攻占。“夷警妖传”指的是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张士诚部将吕珍据赣州叛变投附朱元璋,朱元璋封他为闽越王,并派兵征讨,吕珍降明后封为义昌侯。这里暗指明朝内部分裂,外患日盛。“十万楼船指瓯越”指明将郑成功收复台湾。“结交邻国且琉球”,琉球王国位于我国东南海域,属日本国管辖,明末清初,该国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第三联写自己不愿做官,不臣服异族。“不臣赵尉终辞帝”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后,曾以皇帝自居,改元永昌,自称“万岁”、“圣神”。但不久因内讧而被部下将领李牟杀死,其子李来归又杀来投降的明朝大臣杨政等。最后两句写自己不愿拜倒于敌前而甘受屈辱。“自王田横怕拜侯”中的田横原齐王,汉高祖刘邦曾派人招降他,他拒绝投降,后来田横兄弟被项羽所杀,刘邦也后悔不已。“几岛弹丸髡顶物”,“岛”即海岛,“髡”指剃发,“弹丸”形容小岛。“敢惊沙上一浮鸥”,诗人用“一浮鸥”形象描绘了岛屿上的飞鸟。全诗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渴望恢复中原的迫切心情。

【答案】

春兴

胡烽信报收秦塞,夷警妖传自赣州。

十万楼船指瓯越,结交邻国且琉球。

不臣赵尉终辞帝,自王田横怕拜侯。

几岛弹丸髡顶物,敢惊沙上一浮鸥。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明末清初所作,当此时局混乱,民族矛盾加剧,作者忧心于国家的命运,所以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的情怀。

第一联“春兴”,点明题目,“收秦塞”指收复失地。“夷警妖传”指的是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张士诚部将吕珍据赣州叛变投附朱元璋,朱元璋封他为闽越王,并派兵征讨,吕珍降明后封为义昌侯。这里暗指明朝内部分裂,外患日盛。“十万楼船指瓯越”指明将郑成功收复台湾。“结交邻国且琉球”,琉球王国位于我国东南海域,属日本国管辖,明末清初,该国与明朝保持友好关系。

第二联写自己不愿做官,不臣服异族。“不臣赵尉终辞帝”指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攻破北京后,曾以皇帝自居,改元永昌,自称“万岁”、“圣神”。但不久因内讧而被部下将领李牟杀死,其子李来归又杀来投降的明朝大臣杨政等。最后两句写自己不愿拜倒于敌前而甘受屈辱。“自王田横怕拜侯”中的田横原齐王,汉高祖刘邦曾派人招降他,他拒绝投降,后来田横兄弟被项羽所杀,刘邦也后悔不已。“几岛弹丸髡顶物”,“岛”即海岛,“髡”指剃发,“弹丸”形容小岛。“敢惊沙上一浮鸥”,诗人用“一浮鸥”形象描绘了岛屿上的飞鸟。全诗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渴望恢复中原的迫切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