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鸟寻盟未许同,冥栖谁复伴龙钟。
荒栏取食曾呼掌,绣尾回霜罢扫笼。
老去逢愁消不易,秋来见月放成空。
定知此夜魂游处,多在武夷山水中。

建阳李君寄驯鹇,俄殪野狸信至燕哀以三曲。

鱼鸟寻盟未许同,冥栖谁复伴龙钟。

荒栏取食曾呼掌,绣尾回霜罢扫笼。

老去逢愁消不易,秋来见月放成空。

定知此夜魂游处,多在武夷山水中。

【注释】:

  1. 李君:指作者的朋友李姓的友人。驯鹇(xián):一种鸟。
  2. 俄:不久。
  3. 冥栖:幽隐栖息。
  4. 荒栏:荒芜的栏杆。
  5. 龙钟: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的样子。
  6. 荒栏取食:在荒凉的栏杆上觅食。曾呼掌:曾经召唤手掌。
  7. 绣尾回霜:鸟儿尾巴上的羽毛像锦绣一样漂亮,被霜打过后更加绚丽夺目,因此称其为“绣尾”。
  8. 老去:年纪大了。逢愁:碰到愁事。消:消除。
  9. 秋来见月:秋天到来时看到月亮。
  10. 放成空:消散得一干二净。
  11. 定知:料想。魂游:灵魂游荡。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组诗,共四首。第一首是《和李君题驯鹇》,第二首是《和李君题驯鹇》之二,第三、第四首分别是《和李君题驯鹇》之三、之四。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简炼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句“建阳李君寄驯鹇”直接点明了主题——驯鹇。驯鹇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的特点是翅膀宽大,善于飞翔,能够捕捉到空中的猎物。李君将一只驯服的驯鹇寄给了我。这让我想起了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同样是离别的场景,但李君却选择了送我一只驯服的驯鹇,这也是一种别致的方式。
    第二句“俄殪野狸信至燕哀以三曲”则是回应第一句的意思。李君告诉我,那只驯服的驯鹇不久就被一只野狸杀死了,这让我感到悲伤,于是我写了一首《和李君题驯鹇》以示悼念。这里的“燕哀”是指燕子因为失去了驯服的驯鹇而感到悲伤,而“三曲”则是指诗歌的形式。
    接下来三句都是描写驯鹇的形象和行为。第三句“鱼鸟寻盟未许同”,描述了驯鹇与鱼儿、鸟儿之间的默契关系,它们相互寻找同盟,共同生活。第四句“冥栖谁复伴龙钟”,则描绘了驯鹇独自在黑暗中栖息的情景,它的伴侣是那龙钟般的老者。这些描述都展现了驯鹇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最后两句“荒栏取食曾呼掌,绣尾回霜罢扫笼”则是对驯鹇行为的进一步描绘。在荒凉的栏杆上,它曾经呼唤我的手去抚摸它的羽毛,而在经过霜打后,又用它那美丽的尾巴扫去了笼中的尘埃。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了驯鹇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
    整首诗通过对驯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