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常向泮宫游,共识将军是虎头。
万里巳曾飞食肉,五旬何事不封侯。
却因阿大俄惊座,转忆而翁醉莫愁。
百岁光阴今巳半,留貂不解更何求。

诗句原文

青衿常向泮宫游,共识将军是虎头。

万里巳曾飞食肉,五旬何事不封侯。

却因阿大俄惊座,转忆而翁醉莫愁。

百岁光阴今巳半,留貂不解更何求。

译文注释

  1. 青衿常向泮宫游:指年轻的读书人常常去学校的南门——泮宫学习。泮宫是古代学府的正门,象征着学术和知识。
  2. 共识将军是虎头:这里的“将军”指的是将军的威猛,而“虎头”则形容其威严如虎。
  3. 万里巳曾飞食肉:意思是在万里之外,曾经飞得高远到可以吃肉。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空间和自由追求的追求。
  4. 五旬何事不封侯:意指在五十年的时间里,什么事情没有成功就不得志。这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封侯的期望和焦虑。
  5. 却因阿大俄惊座:可能是因为某个人在座位上突然变得严肃或者震惊了其他人。这可能暗示着某种突发事件或变化。
  6. 转忆而翁醉莫愁:回忆过去,感慨岁月流逝,但同时也表示即使酒醉也无法消除忧愁。
  7. 百岁光阴今巳半:已经度过了一半的寿命。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思考。
  8. 留貂不解更何求:意味着不需要貂皮这样的物质财富来维持生活,也无需再追求其他的东西。

赏析
此诗是明代诗人徐渭的作品《陈都佥五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年轻时的学习经历、壮年的奋斗历程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反思,展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句“青衿常向泮宫游”,描绘了年轻时代的学习和探索。泮宫为中国古代学府的正门,象征知识与智慧的殿堂,青衿则是古代读书人的别称,这里用以比喻诗人对于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第二句“共识将军是虎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来成就的期待和信心。将军的形象代表了力量和勇气,虎头则强调了这种力量和勇气的强大和威猛。

第三句“万里巳曾飞食肉”中,诗人用“万里”和“飞”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追求,同时“食肉”则暗含了实现目标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第四句“五旬何事不封侯”,反映了诗人对成功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无法达到预期的成功。

第五、六两句,通过描述一个突发事件,表现了社会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不确定性。

第七句“转忆而翁醉莫愁”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慨,同时暗示了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接受。

最后一句“百岁光阴今巳半,留貂不解更何求”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学的总结。它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于生命有限性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