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厓薄瘴接遥天,兵马宵征踏月圆。
渐度重关增曙影,半留行灶减炊烟。
万山束路通千里,二水分流各一边。
蜀道传来还觉险,高歌一曲使人怜。
崇厓:高耸的崖壁。
崇厓薄瘴接遥天,兵马宵征踏月圆:高大险峻的崖壁被瘴气笼罩着,战士们连夜出征,月光映照在马背上。
渐度重关增曙影,半留行灶减炊烟:逐渐通过重重的关口,曙光越来越亮,留下一半的炊烟减少。
万山束路通千里,二水分流各一边:群山环绕着道路,一直通向远方;两河流水分别奔向一方。
蜀道传来还觉险,高歌一曲使人怜:从蜀地传来的消息,让人仍然觉得危险;我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同情和怜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四川作官期间所作,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蜀山蜀水图景。全诗以咏景为主,表达了对蜀中山水的赞美之情。
首联“崇厓薄瘴接遥天,兵马宵征踏月圆。”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蜀山蜀水图景。诗人站在崇山峻岭之间,感受到瘴气的侵袭,但却能欣赏到远处天空的明月,这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豁达。同时,“兵马宵征踏月圆”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
颔联“渐度重关增曙影,半留行灶减炊烟。”进一步描绘了蜀中的景象。逐渐通过重重的关口,曙光越来越亮;留下一半的炊烟减少,意味着战事的紧张。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关注,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颈联“万山束路通千里,二水分流各一边。”则描绘了蜀地的地理特点。万山环绕着道路,一直通向远方;两条河流分流向不同的方向。这一联既展示了蜀地的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蜀地的政治地理格局。
尾联“蜀道传来还觉险,高歌一曲使人怜。”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从蜀地传来的消息,让人仍然觉得危险;我高歌一曲来表达我的同情和怜悯。这一联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与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蜀山蜀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关注和忧虑,以及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