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媭遗事弟亲知,书罢双悬泪若丝。
潭水每归怜放逐,粥炉无复燎须眉。
班门有女成三士,窦树如君占一枝。
好志不应无外史,岂将文字斗雄雌。
诗句释义
1 女媭遗事弟亲知: 这里的“女媭”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巫山神女,而“弟亲知”则可能指的是弟弟或亲近的亲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与女媭之间深厚的情谊。
- 书罢双悬泪若丝: “书罢”是指读书结束后,“双悬泪若丝”形容作者在读完女媭的故事后,感到十分悲痛,泪水如同细细的丝线般滑落。
- 潭水每归怜放逐: “潭水”常用来比喻悲伤的情感,“每归”表示经常发生或频繁出现,“怜放逐”则指对流放者的同情和怜悯。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被放逐者的深切同情。
- 粥炉无复燎须眉: “粥炉”通常指烹饪用的炉子,“燎”是烧的意思,“须眉”是指胡须和眉毛。这里形容作者在烹饪时,因思念女媭而无法专心,甚至忘记了点燃火炉。
- 班门有女成三士: “班门弄斧”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本领,“班门有女成三士”则可能指的是在文学、书法等领域中,有才艺的女子能够达到极高的水平,成就非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女媭才能的赞美。
- 窦树如君占一枝: “窦树”可能指的是树木,”如君”是对对方的敬称,”占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独占鳌头或脱颖而出的意思。这句话可能是在夸赞女媭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 好志不应无外史: “外史”是指记载历史的史书,“好志”即有远大的志向。这句话可能是在鼓励女媭要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之努力。
- 岂将文字斗雄雌: “文字”在这里可能指代文学或言辞,“斗雄雌”是指争斗或斗争,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不需要通过文字来争斗或较量,而是应该用文学或言辞来展现我们的才华和智慧。
译文
女媭留下的往事我的弟弟亲历过了解,读完故事后两行眼泪如细丝般挂下。
潭水常常让人想起放逐之人的悲哀,煮粥的炉灶不再能点燃我的须眉。
在文学的舞台上你成为三才之一,像窦树那样在学术上独领风骚。
有远大的志向就应该不惧外史的记录,为何要在文字中争个高低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深情怀念和赞美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女媭故事的叙述,展现了与她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女媭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她的深深怀念和敬佩之情,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