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枝出墙语,朵朵向人窥。
宋玉邻家女,施朱太赤时。

”`plain

枝枝出墙语,朵朵向人窥。

宋玉邻家女,施朱太赤时。

【注释】

  1. 枝枝:形容花朵众多,如同枝条般密集。
  2. 出墙语:比喻女子含羞带笑地偷偷向外看。
  3. 朵朵:指花朵层层叠叠,宛如朵朵。
  4. 向人窥:指花朵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
  5. 宋玉邻家女: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以美貌著称。
  6. 施朱太赤:用鲜艳的红色涂抹在脸上,显得过于艳丽。

【译文】
繁花似锦地绽放,犹如枝枝伸出墙外低声交谈,每一朵朵都朝向行人好奇地张望。
这些美丽的花朵仿佛是来自邻家的宋玉女儿,她用鲜红的胭脂给自己涂得过于艳丽。

【赏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春日画面。首句“枝枝出墙语”形象地描绘了花朵们像害羞的少女一样探头探脑,似乎在窃窃私语。次句“朵朵向人窥”则进一步描绘了花朵们羞涩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姿态。这两句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了花朵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使人仿佛能感受到她们的美丽与娇羞。
第三四句“宋玉邻家女,施朱太赤时”则是对背景的点睛之笔。这里借用了中国古代著名的美女——宋玉的邻居之女的故事,意指那些花朵如同这位美女一般,因为过分注重妆容而显得有些过犹不及。这种对比不仅增添了诗意,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思考美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最后一句“施朱太赤时”更是将这种美的过度表现推向了极致。它既揭示了诗人对于这种过度修饰的审美观念的批评,又表达了对于自然美不加修饰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花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美人与花朵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应当适度的观点,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还有着深刻的哲理意味。

【相关诗歌】
《题画》是明代诗人徐渭的作品,全诗如下:
枝枝出墙语,朵朵向人窥。
宋玉邻家女,施朱太赤时。
扇中双蝶戏,春至百花繁。
名园蛱蝶舞,君王方课蜜,
白牡丹桃花艳比夭姬,
楚𮖠春日下,闲坐选蛾眉。
剪春罗垂丝海棠睡不足,春愁奈若何。
石榴荷花傍依海石榴,西施夜浴罢催火照梳头。
两蝗虫深雪打茆茨飞蝗惨不孳。
无由苗上见画取两雄雌。
义萝卜圃内一锄浅亳端两诧深。
广州初断葛上党未蒸参。

这首《题画》以清新脱俗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美丽。诗人通过对花朵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美人与花朵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应当适度的观点。

【作者简介】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莲居士,明代文学家、画家。他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杨慎、唐寅、沈周并称“吴中四士”。其画作风格独特,被称为“青藤书屋”,擅长书法和绘画。他的诗作也颇具特色,如《题画》中的这首七言绝句,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自然的生机。

【作品背景】
此诗作于徐渭晚年,他此时已远离官场,专心致志从事文学创作和绘画研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作为一个文人墨客,徐渭对于自然之美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独特的见解。他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发现它们的美丽与生命力,从而产生了创作灵感。
作为一个画家,徐渭对于色彩和线条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他能够运用丰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因此,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徐渭将花卉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斑斓,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这首诗的创作还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明末清初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关注政治和社会问题,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然而,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徐渭却选择了专注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这种超脱世俗、追求自我的艺术态度,使得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灭亡后的乱世之中。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们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社会变革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徐渭选择投身于文学和艺术创作之中,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他通过绘画和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思。
这首诗的创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它不仅体现了徐渭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还反映了他在乱世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通过对花朵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美人与花朵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对美的追求应当适度的观点,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