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槽养马似支公,控马长须鬓插红。
却说看山须霁好,昨宵湿马费梳騣。
【注释】
- 乘霁:趁着雨后晴朗。
- 善应翠微:善应寺在杭州西面的翠微山上。
- 洪光:佛教语,指菩萨的大悲心。
- 六万里:佛经上说,菩萨成佛时,从莲花生出,身长六万里。
- 斋罢拟游西湖:和尚吃斋饭以后打算去游览西湖。
- 支公:晋代僧人支道林,字道林,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 禅槽:和尚打坐用的木床。
- 支公养马:支道林曾经为庐山名士谢灵运的仆人,他经常骑马到东山去接谢灵运,谢灵运也经常骑马到东山来。后来两人成为好友,谢灵运还曾为支道林修建别墅。
- 控马长须:意思是支道林的胡须很长,所以用“控马”来形容。
- “鬓插红”:形容胡须的颜色。
- 看山须霁好:因为要看山,所以希望天气放晴。
- 昨宵湿马费梳騢:昨天夜里,马匹受潮,需要重新梳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杭州善应寺和翠微山时的即兴之作。诗人先描绘了自己游览善应寺和翠微山的情景,然后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最后又描述了自己在游览过程中的一些趣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人文情怀。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游览善应寺的感受。他用“禅槽养马似支公,控马长须鬓插红。”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支道林作为谢灵运的仆人,为他打理马鬃、胡须的情景。这种描写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又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风俗习惯。
诗人又描绘了自己游览翠微山的情景。他用“却说看山须霁好,昨宵湿马费梳騢。”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希望天气晴朗,以便能够更好地欣赏山景的愿望。这种表达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他用“禅槽养马似支公,控马长须鬓插红。却说看山须霁好,昨宵湿马费梳騢。”这几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佛教教义中的大悲心和菩萨的智慧。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和尊重。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宗教色彩、人文情怀和生活情趣的诗歌。它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一个僧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