髯公本儒者,而有燕颔姿。
一朝秉元戎,虏马不敢嘶。
赫赫百年内,举筹不数枚。
大易称神武,岂在多伤夷。
明主见万里,何况数驿驰。
白壁本不瑕,青蝇亦何为。
昨闻敕尚方,作貂缀冠禔。
插羽高尺五,庸以华勋题。
愿君秉忠谅,以答鼓鼙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内容、思想情感等,然后根据要求逐项分析,最后再写出自己的见解或感受。“寄吴宣镇”一诗,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写吴宣镇的儒者风范和儒将气度,勉励他为国立功。全诗语言质朴,情韵悠长。
“髯公本儒者,而有燕颔(下巴)姿。”这是首句,点明吴宣镇的儒雅风度。颔下有须,古人认为这是文士的特征。颔下有须,说明此人不仅儒雅,而且还有武将之勇。
颔联两句写吴宣镇的儒将气度。“一朝秉元戎(统帅),虏马不敢嘶。”意思是一旦执掌帅印,那些敌人骑兵便不敢逞凶了。这两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吴宣镇一旦执掌帅印之后,所向披靡,威震敌胆;虚写则是说,一旦吴宣镇执掌帅印,那么敌人骑兵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颈联两句写吴宣镇的儒将风采。这两句的意思是:在他百年之内,连一个筹算也数不出!这两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吴宣镇在百年之内,功勋卓著,令人叹服;虚写则是说,即使吴宣镇在百年之内,功勋卓著,也不足以数清,足见其功勋之大,威望之高。
尾联两句写吴宣镇的儒者风骨。“大易称神武,岂在多伤夷。”意思是说,大易上称颂的神武,不是在于打败了多少敌人,而是在于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这里既肯定了吴宣镇为国立功的功绩,又强调了立下的勋业是不朽的。
尾联两句写吴宣镇的儒者情怀。“明主见万里,何况数驿驰。”意思是说:有贤明的君主远见万里之外,何况像您这样日行数百里的呢?这两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有贤明的君主远见万里之外,能够洞察吴宣镇的胸怀壮志;虚写则是说,像您这样日行数百里的,也足以证明您的胸襟壮志是多么地远阔啊!
尾联两句写吴宣镇的儒者情怀。“白壁本不瑕,青蝇亦何为。”意思是说:洁白无瑕的白璧,有什么瑕疵?苍蝇嗡嗡叫,又有何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作者对白璧的珍重,又表现了作者对苍蝇嗡嗡叫的不屑一顾。这两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白璧洁白无瑕,没有什么瑕疵;虚写则是说,苍蝇嗡嗡叫又有何妨?
末联两句写吴宣镇的儒者情怀。“昨闻敕尚方,作貂缀冠禔。”意思是说:昨天听说天子的命令下来了,要给吴宣镇制作貂皮帽,戴上它以示恩宠。这两句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吴宣镇受到皇上的宠爱;虚写则是说,皇上给吴宣镇制作貂皮帽,戴上它以示恩宠,这是对吴宣镇的褒奖和鼓励。
【答案】
【参考译文】
胡须长长的人本是儒者,但有燕颔之相(燕颔指下巴长而有力)。一旦执掌统帅之权,敌人的战马也不敢嘶鸣。他一生在国家危难之际建功立业,连一筹都数不清。大易上称颂的神武,难道不在于打败多少敌人?有贤明的君主远见万里之外,何况像我这样日行数百里的人?白璧洁白无瑕,苍蝇嗡嗡叫又有何妨?昨天听说天子命令尚方制作貂皮帽赐给吴宣镇,戴上它以示恩宠。愿君秉持忠厚诚信,以报答君王鼓舞士气的愿望。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从赞美诗人朋友的儒者风采和儒将气度入手,勉励他为国立功。全诗语言质朴,情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