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隘郎团里,迢递大坑山。
可怜兴王地,不在深谷间。
平生文丞相,报君寸心丹。
同行邹奉御,总戎石为关。
祃旗召义勇,朔风吹雪寒。
天心厌渎乱,国步遭艰难。
元兵威破竹,列郡无一完。
居然就执缚,北上何当还。
日月虽云远,天地应更宽。
安能著此愤,血泪不可乾。
汗青忠臣传,千载永弗刊。
我来访遗迹,故垒云漫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末元初,随军南行时所作。当时元兵大举南侵,宋室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
首联:“险隘郎团里,迢递大坑山。”
“险隘”指地理条件恶劣,“郎团里”为地名,“迢递”形容山高路长,大坑山地势险峻,路途遥远。诗人从地理形势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这一地区地势的险要和道路的艰难。
颔联:“可怜兴王地,不在深谷间。”
这里所说的“兴王地”,指的是当年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杭州)。诗人表达了对临安陷落、国家危亡的深切哀痛。诗人用“不在深谷间”来形容兴王之地,意在强调其易守难攻的特点。
颈联:“平生文丞相,报君寸心丹。”
“文丞相”是指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末年的著名忠臣,他以一腔热血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利益。诗中使用“报君寸心丹”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文天祥为国家尽忠尽责的精神。
尾联:“日月虽云远,天地应更宽。安能著此愤,血泪不可干。”
“日月虽云远”意味着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而“天地应更宽”则是对国家未来的期许。然而,“安能著此愤”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向往。最后两句“血泪不可干”则是诗人对自己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为了国家的前途而感到悲痛欲绝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临安陷落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之情。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赞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