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遥与海门通,夜半车轮透影红。
不信下方犹梦寐,反疑忘打五更钟。
诗意描绘了鸡山第二景日观的壮丽景色。
徐弘祖(1587年—1641年),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江阴人,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的《鸡山十景·其二·日观》是其对鸡山日观美景的生动描绘与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艺术表达。
首句“天门遥与海门通”中,“天门”指的是鸡山上的一处高耸入云的山峰,而“海门”则是指远处辽阔的海洋。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鸡山与大海之间的壮阔景象,仿佛天门与海门遥遥相对,气势恢宏。
次句“夜半车轮透影红”通过夜晚车轮的反光,映照出红色的影子,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美的氛围。这不仅是对光影效果的精妙捕捉,更是对鸡山夜色之美的一种颂扬。
第三句“不信下方犹梦寐”,表达了诗人对于眼前景色的怀疑态度。诗人认为,尽管身处下方,但他所观赏的景象并非梦境,而是真实存在的美景。这种对现实与梦境界限的模糊处理,增强了诗句的深度和哲理性。
最后一句“反疑忘打五更钟”,则是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他可能在欣赏完美景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以至于怀疑是否在做梦。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深迷恋,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怀。
徐弘祖的《鸡山十景·其二·日观》不仅是对鸡山日观美景的生动描绘,也是他对自然景观、现实与梦境、时间流逝等哲学议题的深刻思考与表达。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徐弘祖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理解明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