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居无俗事,小径即花源。
薜荔春常在,轩窗月每存。
焚香惟晏坐,对客只清言。
更爱看山色,新开傍竹门。

【注释】

  1. 幽居:幽静地居住。无俗事:没有世俗的杂事。
  2. 小径即花源:小路就是花卉成丛的地方。
  3. 薜荔:一种植物,常绿攀缘灌木,花红白色。春常在:春天经常有薜荔开花。
  4. 轩窗:窗户。月每存:月光经常存在。
  5. 焚香惟晏坐:点燃香炉,坐下来慢慢品茗,安闲自在。晏坐:晚坐。
  6. 清言:清雅的语言。
  7. 看山色:观赏山景。
  8. 新开傍竹门:新开的门旁边是竹林。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隐者的闲适生活的诗。诗人以“隐士”为题材,描写了隐居者的生活情趣:幽居,无俗事;小径,即花源;焚香,晏坐;对客,只清言。尤其难得的是,他喜爱山色之美,新开的门旁是竹林。全诗清新自然,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之感。
    第一首,写隐士生活之清闲。“幽居”“无俗事”,表现了隐士的超脱与闲逸。“小径即花源”,写隐士居处环境之美。“薛荔春常在”和“轩窗月每存”、“惟晏坐”、“对客只清言”等句,写出了隐者的恬静自适。“更爱看山色,新开傍竹门”两句,又从视觉、嗅觉两方面写出了隐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首,写隐士生活之清雅。“幽居无俗事”,“幽居”,是指僻静的住所。“无俗事”,是指远离红尘俗务,过一种清静的生活。“轩窗”“月每存”,写环境的清雅。“焚香惟晏坐”,“焚香”,指点燃香料。“晏坐”,指悠闲无事地坐着。“清言”,指清雅的言谈。“对客”,指与客人交谈。这些句子,都写出了隐者闲适、清雅的生活情趣。
    第三首,写隐者生活之清高。“幽居”“无俗事”,与上一首诗相同。“春常在”“月每存”,都是写环境之美好。“焚香”“晏坐”,也是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清言”“对客”,则表现了他清高的性格和高雅的情趣。
    写隐者生活之淡泊。“幽居”“无俗事”,与上一首诗相同。“看山色”一句,既写了隐者的爱好,又写出了他对山林美景的喜爱之情。“新开傍竹门”,不仅点出了门旁的竹,而且写出了隐者欣赏山水美的心情,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遗世独立的精神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