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纡登绝巘,斜日在松萝。
此地空台古,天风吹炼魔。
潭虚龙亦定,境寂虎频过。
蹇我多尘障,其如出世何。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此题注意通晓全诗,把握全诗的内容及思想情感,从炼意、炼字的角度赏析诗歌。
炼魔台: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据《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六记载:“炼魔台,山名也。其上有古仙人修炼处。”唐李白《登锦城散花楼望蜀中诸山》诗有“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句,即此山也。
首联:盘纡(盘旋曲折)登绝巘(高岭),斜日(夕阳)在松萝(松树和萝藤)间。炼魔台位于群峰之中,地势险要,风景优美,是诗人登临观览的好地方。“盘纡”“绝巘”点出地势高,“斜日”写出了时间的傍晚,“松萝”表明此地环境清幽。炼魔台是李白当年游览过的胜地,诗人在此凭栏远眺,极目四野,只见群山连绵起伏,青松翠柏郁郁葱葱;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于山巅松萝之间,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颔联:此地空台古,天风吹炼魔。炼魔台虽为古迹,却依旧巍然耸立,成为人们瞻仰的地方。诗人站在台上,面对苍茫大野,不禁感慨万分:这里曾经是一个神仙修炼的地方。诗人以“天风”代指炼魔台的清风,用“炼魔”二字概括了仙人修炼的特点,表现了仙人修炼成仙的过程,同时也暗喻自己渴望超脱尘世、修道成仙的愿望。炼魔,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即以炼形化神,以炼气养身,通过服食金丹等手段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炼魔台是李白当年游览过的胜地,诗人在这里登台远眺,面对苍茫大野,不禁感慨万分:这里曾经是一个神仙修炼的地方。诗人以“天风”代指炼魔台的清风,用“炼魔”二字概括了仙人修炼的特点,表现了仙人修炼的过程,同时也暗喻自己渴望超脱尘世、修道成仙的愿望。炼魔,是道家修炼的一种方法,即以炼形化神,以炼气养身,通过服食金丹等手段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炼魔台是李白当年游览过的胜地,诗人在这里登台远眺,面对苍茫大野,不禁感慨万分:这里曾经是一个神仙修炼的地方。
颈联:潭虚龙亦定,境寂虎频过。炼魔台四周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深潭。在宁静的潭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而在寂静的环境里,老虎却频繁地出没。“潭虚”写水之清深,“龙亦定”写鱼之悠闲。“境寂虎频过”写虎之凶猛。诗人通过对炼魔台周围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修道成仙的愿望。诗人以炼魔台周围的环境为背景,通过对潭中鱼儿的描绘和对老虎出没情况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修道成仙的愿望。
尾联:蹇我多尘障,其如出世何。炼魔台四周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深潭。在宁静的潭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而在寂静的环境里,老虎却频繁地出没。“蹇我多尘障”意为“阻碍着我追求理想”,这里的“尘障”既指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障碍和困扰,也暗指诗人心中的烦恼和忧虑。尾联诗人以炼魔台周围的环境为背景,通过对潭中鱼儿的描绘和对老虎出没情况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修道成仙的愿望。尾联诗人以炼魔台周围的环境为背景,通过对潭中鱼儿的描绘和对老虎出没情况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超脱尘世、修道成仙的愿望。
【答案】
①炼魔台:位于安徽省当涂县西北的炼狱山上,海拔456米,相传为晋代道士葛洪炼丹之所。②诗句译文:盘绕曲折地登上高山绝顶,夕阳斜挂在松萝之间。这里是空寂的高台,传说曾有一位仙人在这里修炼成仙。③关键词注释:炼魔台(炼炉):古代传说中的一座山峰名。④赏析:首联写景。诗人登山时,见群山环抱、绿荫蔽日、松柏参天的山巅之上,矗立着一座古老的炼魔台。诗人登上炼魔台后,眺望着眼前壮美的景色,内心十分欣喜。颔联抒情。诗人登上山顶后,望着那片广阔的天地和那些飞鸟走兽,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思乡之情。颈联写景。诗人继续前行,来到一片静谧的小溪旁,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而在溪边的巨石上,几只老虎正在休息。尾联抒情。然而,诗人发现这些美景背后也隐藏着许多困扰自己的难题。尾联写意。诗人感到有些无奈和迷茫,他想要摆脱尘世的纷扰和烦恼,去追求一种更加纯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