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沧江一布衣,故人相见白头稀。
身如陆羽尝泉至,家近张公指洞归。
谷雨过时宜茗碗,松云长日在荆扉。
逢君爱问山中事,尘世浮名有是非。
【注释】
陆华甫:即陆龟蒙,字鲁望。自新都归阳羡别业:自新都返回阳羡(今江苏宜兴)的别墅。惠山:在无锡西北,为著名风景名胜区。沧江:太湖之古称。布衣:指平民或隐士。故人:老朋友。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尝泉:品鉴泉水,以辨别茶叶的优劣。张公:指南朝梁武帝萧衍。指洞:指惠山石壁的洞天福地。荆扉:柴门,借指隐居之地。谷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四月间。宜茗碗:适合用来泡茶。松云:松树和云朵。荆扉:柴门,借指隐居之地。是非:是与非,这里代指名利。
【译文】
踏遍沧江都是普通百姓,老朋友相见时白发已稀疏。身如陆羽品鉴泉水,家近张公指点洞天福地。谷雨过后适宜品茶,松云常挂在门前不离去。逢君爱问山中事,尘世浮名有是和非。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陆龟蒙在友人的引荐下到惠山游览。首联“踏遍沧江一布衣,故人相见白头稀”,写诗人游历沧江,一路所见皆为普通百姓,故交渐疏,故人相见,白发已稀。颔联:“身如陆羽尝泉至,家近张公指洞归。”诗人将自己比作陆羽,说自己像他一样品鉴泉水,也像他一样隐居山林,而自己的家又接近张公的洞天福地。颈联:“谷雨过时宜茗碗,松云长日在荆扉。”意思是说,谷雨过后正是品茶的好时节,松树和云朵常挂在门前不离去。尾联:“逢君爱问山中事,尘世浮名有是非。”诗人在山中遇见朋友,朋友喜欢向他打听山中的事务,而诗人却感叹世间的名利纷争是是非非。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