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迹芝山寺,长年不出龛。
行深忘色相,客至但和南。
传世灯千劫,随身经一函。
无言即真意,禅理岂须谈。

【译文】

隐居于芝山寺,常年不出家门。

修行深入忘世俗,客人到来只和南。

传承的灯一千年,随身携带经书一卷。

无言即是真意在,禅理不必多言谈。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后所作。首联“遁迹芝山寺,长年不出龛”,写自己远离尘嚣,隐逸山林的生活。“遁迹”指退隐。“芝山”,即今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之南。“长年不出龛”,形容自己不问外事、潜心修道的生活。“龛”指佛寺中的供佛的小阁室,也作小室,这里泛指居室。

第二联“行深忘色相,客至但和南”。写自己修行很深,对世事已无牵挂,所以即使有客人来访也只是以茶待客而已。“色相”,佛教语,指人的外貌与行为等现象,这里指世间的荣华富贵。“但和南”,典出《庄子·徐无鬼》,说孔子游历到宋国,看到一位弹琴人(南子),孔子就请他弹琴,弹完之后说:“先生演奏了一曲《南风》,我听了很受感动。”后来人们就用“南风”来比喻使人感到温暖和顺从的事物,此处指招待客人的茶水。

第三联“传世灯千劫,随身经一函”是说自己虽然已离俗世多年,但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佛缘,并时常烧香礼佛,以表达虔诚。“灯千劫”指佛教中的燃灯仪式。“经一函”,典出《高僧传》卷三《竺法雅传》:西晋僧人竺法雅曾为佛图澄讲《成具光明定法门》,听者上千人。澄将经文抄本带回关中,广为流传。后来人们用“经一函”来比喻佛经或佛法。“函”指装东西的盒子。

第四联“无言即真意,禅理岂须谈”。“禅理”,禅宗教义。禅宗讲究直指人心,顿悟见性,强调口头上的辩论无益于修行。所以诗人认为,如果连话也不说,那才是真正的佛意。

全诗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恬淡心境和超脱物欲的人生观。诗人虽身处尘嚣之外的山林,却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佛缘,时时烧香礼佛,表明了自己对佛法的虔诚之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看法,认为与其在口头辩论中浪费时间,不如直接去领悟佛法的奥义;最后,诗人通过“禅理岂须谈”这一警句,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既然已经达到了“无言即真意”的境界,那么再谈禅理也就没有必要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