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犹未定,百姓夜虚惊。
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
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
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

【注释】

乱离:动乱离散。虚惊:虚而惊之。官府:指官府征召或命令,此处指官府调集壮丁。乡闾:乡里邻里,即家乡邻里。练:训练。笳(jiā):古代管乐器。陇水:陇山的一条支流,今甘肃境内的泾河。边城:边境上的城池。书生辈:读书人、知识分子。请缨:请求为国出力,报效国家。缨:古代用丝带做的头饰。

【赏析】

此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潭州时作的一首七绝,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首联“乱离犹未定,百姓夜虚惊”,描绘了战乱之后百姓生活的困境。百姓们生活在混乱之中,还没有安定下来,他们夜里听到消息后,都感到十分惊慌。这一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心。

颔联“官府勾丁壮,乡闾练甲兵”,进一步描述了当时官府征召壮丁的情况。官府下令征召丁壮,让老百姓准备武器,以便随时应对战争的需要。这两句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压力,也反映了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及其对人民的控制。

颈联“笳声吹陇水,杀气暗边城”,通过描写笳声和杀气,描绘了战场紧张的气氛。笳声在陇山上空回响,杀气弥漫着边疆城市,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紧张局面。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紧张氛围。

尾联“不识书生辈,何人敢请缨”,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分子的担忧。他不知道那些书生们是否会勇敢地请缨报国,为国家做出贡献。这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分子的期望和关切,也表达了他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和怀疑。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