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夹篮舆,岚光欲染裾。
小桥流水急,古路冻云疏。
村屋乘冬结,山田隔岁锄。
空林闻犬吠,不异武陵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山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第1句:“修竹夹篮舆,岚光欲染裾。”
这句诗描述的是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景。修竹指的是高大挺拔的竹子,它们整齐地排列在篮舆两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篮舆是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这里用来比喻山路或旅途的平坦。岚光是指山间的云雾,它仿佛要染红行人的衣服。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山间小道旁翠竹环绕,轻纱般的云雾缭绕的美景。
第2句:“小桥流水急,古路冻云疏。”
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的另一番景象。小桥上的水流急促,显示出山中小溪的活力。而古路则被厚厚的霜冻覆盖,呈现出一种苍凉之美。这里的“疏”字,可能是指霜气融化后的痕迹,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感慨。
第3句:“村屋乘冬结,山田隔岁锄。”
这句诗继续描绘山村的生活场景。冬天来临,村民们开始搭建农舍,准备过冬。而山田则因为冬季无法耕作,所以需要等到春天来年再进行耕作。这里的“结”和“锄”都是动词,分别表示搭建和耕种的动作,体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生活。
第4句:“空林闻犬吠,不异武陵居。”
最后的这两句诗,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他的感悟。在空旷的山林中,只有犬吠的声音回荡,这让人感到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境地。但诗人却认为,这种孤独而宁静的生活并不逊于武陵源的美丽风光,甚至比那里还要好。这里的“武陵源”是指传说中的桃花源,象征着理想中的乌托邦生活。诗人在这里用“不异”来强调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表达了他对这种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赏析:
《山行》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远的意境,展现了王之涣对于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让人读来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