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居净土,礼佛向空门。
夜半磬犹击,旬中发几髡。
蒲团同鹤睡,贝叶借猿翻。
壁挂袈裟湿,因过雪里村。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全诗如下:

赠波上人
随师居净土,礼佛向空门。
夜半磬犹击,旬中发几髡。
蒲团同鹤睡,贝叶借猿翻。
壁挂袈裟湿,因过雪里村。

注解:

  1. “随师居净土”:指跟随老师修行,生活在一个纯净无瑕的地方。净土通常指理想中的完美世界或修行者向往的理想境界。
  2. “礼佛向空门”:佛教徒通过拜佛和念经来表达对佛法的虔诚信仰。空门即佛教的门徒。这里强调了修行者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清净和解脱。
  3. “夜半磬犹击”:磬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常在夜晚敲击以传达宁静和冥想的氛围。这里的“夜半”表明是在深夜。
  4. “旬中发几髡”:旬指的是十天为一周期,而“发几髡”则是指剃去头发。这里可能表示在这段时间内,修行者进行了多次的剃光头发的仪式,以示精进修行。
  5. “蒲团同鹤睡”:蒲团是一种坐垫,多用于禅坐。鹤是长寿的象征,与修行者一同休息可能暗示着与高僧大德共同修行,共度时光。
  6. “贝叶借猿翻”:贝叶是佛教经文的载体,猿猴则是灵巧的象征。这里的“借”可能是借用、使用的意思。贝叶和猿猴都代表了修行过程中的一种象征意义。
  7. “壁挂袈裟湿”:袈裟是僧侣的服装,常用于祈祷或礼拜时穿着。壁挂可能是指墙壁上的佛像或者装饰品。袈裟湿可能意味着这些衣物被频繁洗涤,以保持清洁和整洁。
  8. “因过雪里村”:这句话可能有双重含义,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因为经过或访问了一个覆盖着雪的村庄,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修行者因为某些原因(如访问寺庙、拜访亲友等)需要走过或访问这样的村庄。这里的“雪里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纯净的乡村景象,与前面的描述形成了对比,也增添了一种旅途的艰辛与美丽。

赏析:
李白的《赠波上人》是一首充满宗教色彩和哲理思考的诗歌。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的日常生活和修行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法的理解,认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清净和对佛法的虔诚信仰。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还能从中领悟到关于修行、生活和心灵的一些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