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当薄暮,暝色满松关。
绝壁猿声断,遥空鹤影还。
云边春草路,天际夕阳山。
应识仙都近,钟声杳霭间。
晚至石竹山
寻真当薄暮,暝色满松关。
绝壁猿声断,遥空鹤影还。
云边春草路,天际夕阳山。
应识仙都近,钟声杳霭间。
【译文】:
傍晚时分到达石竹山,寻找仙人应当在天色将晚的时候开始,暮色笼罩着松林和关口,四周寂静无声。
陡峭的山峰猿猴的叫声被隔断了,远远的天空中大雁的影子还在飘荡。
在云边的路上可以看到春草青青,天边落日的余晖映照着群山。
我一定会认识这座神奇的山,它就在钟声回荡的雾霭之间。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绘了作者登上石竹山时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首联“寻真当薄暮,暝色满松关。”诗人表达了他为了追寻真谛而选择在这个黄昏时分出发,此时天色已暗,松林和关口都被暮色所笼罩。这里的“薄暮”和“暝色”都是形容天色渐暗的意思,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
颔联“绝壁猿声断,遥空鹤影还。”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奇特景象。在陡峭的绝壁上,猴子的叫声已经听不到了,而在遥远的天空中,大雁的身影也似乎在慢慢远去。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和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期待。
颈联“云边春草路,天际夕阳山。”诗人继续描绘了他眼前的景色。在云层之上,可以看到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在天边,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连绵起伏的山峦。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感觉。
尾联“应识仙都近,钟声杳霭间。”诗人表达了他对即将到达的目的地——仙都的期待。他知道这个地方一定很近了,而且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钟声。这里的“杳霭”是指隐约可辨、模糊不清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描绘,传达出了一种神秘而又期待的气氛。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描绘出了诗人在攀登石竹山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