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斜通谷,跻攀及晚晴。
草荒寻鸟道,磴险作蛇行。
暮色千峰合,春流一镜平。
石间旧题刻,半是紫苔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再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其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结合着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作答。此诗首联“小径斜通谷,跻攀及晚晴。”“小径”,指山间小路;“斜通”,即通往。意思是:在山间的一条小路上,我沿着它往上走,直到傍晚的阳光都照射到了这里;颔联“草荒寻鸟道,磴险作蛇行。”意思是:草长得十分茂盛的地方是寻访鸟儿筑巢的路,而山路又陡峭又险峻,让人好像在蛇行一样。颈联“暮色千峰合,春流一镜平。”“暮色”指的是日落时的景色;“千峰合”形容山连着山,重重叠叠;“一镜平”形象地描写了水面如镜,平静如镜。尾联“石间旧题刻,半是紫苔生。”意思是:石头之间有许多旧时题刻,有的还长着紫色的青苔。

【答案】

译文:

在山间有一条通向山顶的小径,一直走到天黑才到达目的地。

草木丛中,鸟儿们筑巢,山涧石上,踏着险峻的山路,像蛇一样爬行。

天色将晚,远处群山峰峦相接,仿佛一面镜子,静静地倒映着天空。

在石头之间,有许多旧时题刻,它们被长满青苔的石头覆盖。

赏析:

此诗写于初夏。诗写游踪,以小径、登高、晚晴、夕照、鸟道、石间旧迹等为线索。诗人登山观景,从远到近,步步移情。首联“小径斜通谷”,“小径”是实写,而“斜通”是虚写,暗寓着诗人的主观情意,表现出他攀登的艰辛与喜悦。颔联“草荒寻鸟道”,“草荒”是实写,而“寻鸟道”是虚写,暗寓着诗人的主观情意,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颈联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把景物写得极有特色,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尾联两句写石间旧迹,以点带面,写出了山石的苍劲有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幽秀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