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殿荒凉噪暮鸦,广陵潮满夕阳斜。
一从凤辇归黄土,无复龙舟驻翠华。
春尽冷烟生蔓草,夜深明月照璚花。
当时复道今何处,半属芜城百姓家。
【解析】
此为咏怀诗,诗人在对往昔繁华景象的追忆中,流露出深沉的悲慨。
其一,首句中的“废殿”“噪”点染出昔日的辉煌;第二句写广陵城,潮水涨满夕阳斜,写出了昔日的富饶。第三、四句,写从今往昔,昔日的豪华富贵已成过去,无复龙舟驻翠华,无复凤辇归黄土,只留下荒凉废殿。第五、六句,写景中寄寓感慨,春尽冷烟生蔓草,夜深明月照璚花,写出了往日繁华的衰败,以及自己对历史的感慨。最后两句,由景到人,以今日的芜城百姓家来反衬当年的宫殿楼阁,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其二,全诗前两句写景,后几句抒情,中间过渡自然,语言简洁明快,结构紧凑。
其三,全诗语言凝炼,含蓄隽永,有画龙点睛之妙,使诗歌意境深远,回味无穷。
其四,全诗以历史兴亡作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忧虑和无限感慨。
【答案】
(1)译文:
废毁的殿堂荒凉凄惨,乌鸦聒噪着黄昏。广陵城潮水涨满夕阳余光斜晖。自从皇帝的龙车驾崩回归黄土,龙舟再也没有停靠在华丽的宫殿。春色将尽寒烟弥漫生长着野草,夜幕深沉皓月照着花木丛生的园林。曾经的御道如今已变成了百姓的房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时登进士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外放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长居樊川别舍,世称杜樊川 。因晚年住长安南少陵,故称杜少陵。大中六年(852年),杜牧病逝于长安,时年五十岁,朝廷追赠他尚书右丞。《唐诗三百首》录存其诗3卷,后人还将他的诗文合刻成《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