萋萋芳草满汀洲,为念王孙独倚楼。
易水悲风孤客泪,潞河寒雨一归舟。
征途入夜劳乡梦,野店逢春忆旧游。
献赋不须嗟未达,于今世路总悠悠。

【注释】

萋萋:草木茂密貌。芳草:野草,这里指春草。汀洲:水中沙地。王孙:贵族的子孙。独倚楼:独自凭栏远眺。易水:古水名,在今河北省易县西。孤客:孤独的行人。潞河:即白河,流经潞县(今属河北),故又称潞河。归舟:回家的船。征途:旅途。劳乡梦:为思乡而烦恼的梦境。野店逢春忆旧游:春天来到野外旅店,想起过去游览的情景。献赋:写文章以献于君主。嗟:叹词。世路:仕途或世事道路。悠悠:遥远,漫长。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蓟门楼上,目送友人陈子卿乘舟北归,触景生情,感慨万端,遂写下这首赠别诗。全诗八句,前四句是首联,后四句是尾联。全诗以“芳”字起兴,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友人,再由眼前人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仕宦升沉的感慨。

首联“萋萋芳草满汀州,为念王孙独倚楼。”写送别的地点和情景。诗人登上蓟门楼,眼前一片芳草萋萋,无边无际,这景色触发了诗人的无限思绪。他不禁想起了远行的友人。“王孙”,指贵家子弟。古代称贵族的子弟为王孙,此处泛指有才德之人。诗人通过“为念”二字,把诗人与友人的关系点明,并把读者引入到诗的意境之中。“独倚楼”三字渲染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惆怅之情。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送别的场景,又暗含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颔联“易水悲风孤客泪,潞河寒雨一归舟。”“易水”,在今河北易县西南。战国时燕太子丹曾在易水边设宴送别荆轲。“孤客”,指远行的友人。“潞河”,即白河,流经潞县。诗人遥想朋友远行途中,当经过这条河的时候,不禁为他的前途而忧虑叹息,于是借景抒情,托物寓意。“孤客泪”三字,既写出了诗人因想到朋友远行而感到的悲伤,又写出了诗人因想到朋友可能遭受不幸而感到的痛苦。“一归舟”,指友人乘坐的船只。“归舟”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之意。

颈联“征途入夜劳乡梦,野店逢春忆旧游。”承上启下。“征途”,指旅途。“劳乡梦”三字,既写出了诗人因想到朋友远行而感到的忧虑,又写出了诗人因想到朋友可能遭受不幸而感到的痛苦。“野店逢春”四字,既表现了诗人送别朋友时的不舍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心。“忆旧游”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又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之意。

尾联“献赋不须嗟未达,于今世路总悠悠。”“献赋”一词,既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使命,又表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豪情。“于今世路总悠悠”,既是说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又是说诗人对整个人生的感慨。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使整首诗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全诗以“芳”字起兴,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友人,再由眼前人引出对往事的回忆,抒发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仕宦升沉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