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笠何年住化城,闭关跏坐梦魂清。
双双月下浮屠影,夜夜云间断磬声。
悟彻空花诸相灭,翻残贝叶一灯明。
几时结得东林社,共证菩提了此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赏析:

  1. 瓢笠何年住化城,闭关跏坐梦魂清。
  • 注释:何时在化城(佛教用语,指修行的地方)中放下了瓢和笠子来居住?
  • 赏析: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隐居修行生活的美好向往。”何年”暗示了一种期待或未知的时间点。”化城”可能指的是修行之地,也可能是指某种理想状态或目的地。
  1. 双双月下浮屠影,夜夜云间断磬声。
  • 注释: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月光下可以看到寺庙的影子,夜晚的时候,断断续续的钟声响起。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景象。月光和寺庙影子的映衬,以及不断响起的钟声,共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1. 悟彻空花诸相灭,翻残贝叶一灯明。
  • 注释:当领悟到了所有虚幻事物的真谛之后,一切都归于空寂,只剩下一炷明亮的灯火。
  • 赏析:这里的”空花”指的是虚幻不实的事物,”诸相”则包括了世间所有的一切现象。”悟彻”意味着彻底理解或领会到真相。”空花诸相灭”形象地描述了通过修行或顿悟,人们能够超越对现实世界的执着,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 几时结得东林社,共证菩提了此生。
  • 注释:什么时候能够结成东林寺(一个著名的佛教寺庙)的同修团体,一起实践佛法,度过这一生?
  •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结伴修行、共修佛法的愿望。”东林社”可能是对某个佛教团体或组织的雅称。”共证菩提”则是指共同追求智慧和觉悟的道路。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和对内心感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中的意象和画面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