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何意悟禅那,夜诵金经数百过。
窈窕相中疑大士,妖浮声里半弥陀。
还于女伴歌吟懒,自与尼师结拜多。
谩道西邻归彼岸,此生无计渡恒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夜闻吴女诵经
佳人何意悟禅那,夜诵金经数百过。
窈窕相中疑大士,妖浮声里半弥陀。
还于女伴歌吟懒,自与尼师结拜多。
谩道西邻归彼岸,此生无计渡恒河。
注释:
- 佳人何意悟禅那:佳人(美丽的女子)为何要领悟禅宗(佛教的一种流派)的道理?
- 夜诵金经数百过:在夜晚朗诵《金刚经》多次。
- 窈窕相中疑大士:窈窕(美丽)的女子眼中流露出怀疑的神情,似乎在大士(即大和尚)身上看到了问题。
- 妖浮声里半弥陀:声音妖娆,如同半座弥陀佛。
- 还于女伴歌吟懒:回到女伴身边唱歌吟咏时显得慵懒。
- 自与尼师结拜多:自己和尼姑(和尚的妻子)结为兄妹或姐妹关系。
- 谩道西邻归彼岸:只是随意说西邻(指邻居家的女人)已经达到涅槃的境界,到达了彼岸。
- 此生无计渡恒河:这一生无法渡过恒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夜晚听到另一位女子诵读《金刚经》的情景。这位女子似乎对禅宗产生了兴趣,并怀疑那些被她视为“大士”的人是否真的具备这样的智慧。她的声音听起来妖娆,仿佛有一座弥陀佛像在其中。当她回到女伴身边唱歌吟咏时,表现出一种懒洋洋的样子。她与尼姑结为亲如姐妹的关系。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无奈的情绪,认为自己一生都无法渡过恒河。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它通过对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宗教的信仰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同时,诗歌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