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平原朔气凝,征途迢递倦难胜。
风生沙卷残年雪,春至河销半渡冰。
古戍黄昏喧断角,远村寒夜见孤灯。
莺花自爱家林好,裘马何心向五陵。
【诗句解释】
- 落日平原朔气凝:落日,指太阳西下。平原,指广阔平坦的大地。朔气,北方寒冽的风。凝,凝固。
- 征途迢递倦难胜:征途,指旅途。迢递,遥远的样子。倦,劳累。难胜,难以忍受。
- 风生沙卷残年雪:风起时,沙子被卷起。残年雪,指冬日残留的雪。
- 春至河销半渡冰:春天来临,河水融化,只留下河中的冰一半。
- 古戍黄昏喧断角:黄昏时分,古老的边塞烽火台发出号角声。
- 远村寒夜见孤灯:寒冷的夜晚,远处的小村庄里只有一盏孤独的灯光。
- 莺花自爱家林好:鸟儿和花儿都喜爱自己的家园和林中景致。
- 裘马何心向五陵:裘,皮衣。马,马匹。五陵,泛指古代帝王所建之陵墓所在之地。这里指代贵族的住所。何心,哪里的心。
【译文】
夕阳西下,平原上的冷风使积雪凝结,我长途跋涉疲惫不堪。
风吹起黄沙,把残留的年雪卷起,春天到来时黄河的水已经融化了大半。
古老的烽燧在黄昏时分响起了号角声,远处小村的寒夜里只剩下一盏孤灯。
鸟儿与花儿都爱它们的家园和林中的风光,而我为何要向那繁华的皇城方向奔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初春时节经过德州道途中所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自己人生道路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道路选择的反思。
首句“落日平原朔气凝”,点明了时间是傍晚,地点是广阔的平原上,天气寒冷,朔风凛冽;“征途迢递倦难胜”,则写出了诗人长途跋涉之辛苦,难以承受。这两个景象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风生沙卷残年雪”,形象地描绘了风起时黄沙卷起,将残年的雪卷入空中的景象,既写出了自然景观的美,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第三句“春至河销半渡冰”,则是对前两句景色的升华和拓展,春天到来,原本河中结冰的地方已经融化,河水流淌,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第四句“古戍黄昏喧断角”,以黄昏时分古战场上烽火台的号角声,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远村寒夜见孤灯”,则以寒夜中孤灯闪烁的景象,暗示了人在困境中的孤独与无助。
末两句“莺花自爱家林好,裘马何心向五陵”,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家乡的美好与自己身处的五陵(即贵族的居所)的奢华生活,诗人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和对物质追求的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