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慷慨别同欢,剑气冲霄马上看。
一自荆卿歌变徵,萧萧易水至今寒。

【注释】

冯希吕:唐代著名诗人,字希夷。

荆卿歌变徵:指战国时荆轲易水悲歌的故事。变徵,变调的宫调式音阶,即《易水歌》。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为燕太子丹送行于易水边,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之歌,悲愤慷慨。后世以“风萧萧兮易水寒”来形容悲壮慷慨的气氛。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当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监察御史里行等职。诗题中的刘少已就是诗人的朋友,而冯希吕则是当时的一位有名望的官员。诗人在长安与友人相别,心情十分激动,写下此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首句“都门慷慨别同欢”,意为京城门外,我与朋友慷慨挥别的场面令人感动。这里的“别同欢”指的是离别之时的欢乐。

第二句“剑气冲霄马上看”,意为剑气直冲云霄,站在马上远望。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送别之际,目送朋友离去的画面。

第三句“一自荆卿歌变徵,萧萧易水至今寒”,意为自从荆轲歌变徵之后,易水边的萧瑟之声至今仍然寒冷。这里,诗人引用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朋友未来的祝愿。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激情和豪迈之气。诗人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抒发内心的感受,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自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