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一道明霞起,照得林峦色俱紫。
初疑晴彩结为帷,还讶馀光散成绮。
林间仿佛见高标,白日青天挂绛绡。
梁君霞外神仙客,时向山中称隐樵。
斧柯来往壶公谷,伐得晴霞成几束。
晓起常依洞里行,夜深祇傍岩边宿。
担头挑得赤城归,却似桃花片片飞。
斫来自足山家业,服处真成隐者衣。
殷红满目看如绚,朝暮阴晴千万变。
此物由来高可餐,愿向深林求一片。
霞林樵隐为梁逸人赋
山中一道明霞起,照得林峦色俱紫。
初疑晴彩结为帷,还讶馀光散成绮。
林间仿佛见高标,白日青天挂绛绡。
梁君霞外神仙客,时向山中称隐樵。
斧柯来往壶公谷,伐得晴霞成几束。
晓起常依洞里行,夜深祇傍岩边宿。
担头挑得赤城归,却似桃花片片飞。
斫来自足山家业,服处真成隐者衣。
殷红满目看如绚,朝暮阴晴千万变。
此物由来高可餐,愿向深林求一片。
【译文】
在山中,忽然看见一道明亮的彩霞,把山林的景色都染成了紫色。
开始我以为是晴天的彩霞结成了帷幕,又以为那些余晖散成了绚丽的绸缎。
树林中间仿佛看到了高山的峰顶,白日和青天就像挂着绛色的丝带。
梁先生啊!您就像在霞外神仙居住的地方一样,时常在山中自称“隐樵”。
他砍柴回来的时候,总是从壶公谷经过;伐得的彩色霞光像一束一束的,拿在手里就像桃花片片飘落。
梁先生砍柴,完全是出于自己家里的需要,穿上它就能成为真正的隐士。
那殷红色的霞光,满眼都是灿烂夺目的,无论是早晨还是傍晚,无论阴天还是晴天,它的颜色都会千万般地变化。
这种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可以食用的,我希望能到深林里去寻找一片。
【注释】
霞林:指山中的林子。樵隐:砍柴隐居。梁逸人:梁先生。
明霞:明亮的彩霞。林峦:山林。色:色彩。
余光:阳光的余辉,也指霞光。
林间:指山林之中。高标:山峰的高耸。
绛绡(xiáo shāo):浅绛色薄纱或丝绸衣服。
壶公谷:地名,即壶关谷。
洞里:山洞。
岩边:岩壁旁边。
赤城:山名,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南,传说是仙人所居之地。
桃花片片飞:用桃花比喻霞光。
斫自足:砍木取其材自用。山家:居住在山里的人家。
隐者衣:隐士的衣服。
殷红:颜色深红。绚:灿烂、华美的样子。
朝暮:指一天中的时间。阴晴:天气状况,此处指光线的明暗和色彩的变化。
此物:指彩霞。由来:从来如此,自古至今。高可餐:可以吃的很高,形容色彩非常鲜艳。
殷红满目:指色彩非常明亮耀眼。看如绚:好像很华丽的样子。
朝暮阴晴千万变:形容色彩的变化无穷无尽。
此物:指彩霞。高可餐:可以吃的很高,形容色彩非常鲜艳。
愿向深林求一片:希望到深山林中去寻找一片彩霞。
【赏析】
这首诗写景抒情,以彩霞为线索贯穿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首句描绘了山中彩霞的美丽画面,接着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彩霞比作美丽的山峰、绚丽的绸缎等,展现了彩霞的色彩之美和形态之美。然后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彩霞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使其成为仙境中的神仙客人,增添了彩霞的神秘感和吸引力。接着又通过对彩霞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彩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愿意在深林中得到一份彩霞的馈赠。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