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野性耽空谷,一簇葵花数竿竹。
磐石嵚崎出涧阿,流泉湍激交林麓。
清宵露坐月光迟,稚子支筇背后随。
林下水边无俗物,既堪图画又堪诗。

题马远《山水》

幽人野性耽空谷,一簇葵花数竿竹。

磐石嵚崎出涧阿,流泉湍激交林麓。

清宵露坐月光迟,稚子支筇背后随。

林下水边无俗物,既堪图画又堪诗。

注释:

幽人:隐居的人。野性:指不受世俗拘束的天性。耽:喜好。空谷:空旷的山谷。簇(cú):丛聚。葵花:葵菜花,一种植物。数(shuò)竿竹:几根竹子。嵚(qīn)崎(jī):山势高峻不平。涧阿(yà):水流经过的山间小道。湍(tuān)激:水声急促而响亮。清宵:深夜。露坐:在露天中坐着。月光迟:月亮明亮,时间已晚。支:撑。筇(qióng):竹杖。稚子:年幼的孩子。支筇:撑着竹杖,即步行。随:跟随着。林下:树荫下。无俗物:没有尘世的污浊之物。堪:可以。图画:画,指绘画作品。又:再。

赏析:

马远是南宋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其山水画以简练概括的笔墨,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淡雅,与北宋范宽、郭熙一派画风有别。此诗为马远所写《山水图》之一题咏,描写的是幽静秀丽的山村景致。

首句“幽人野性耽空谷”,写一个隐士喜爱幽静的山林,他的性情就像山林中的野鸟一样自由闲适。次句“一簇葵花数竿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命力的景象,画面上是一簇簇的葵花和几根竹子,它们生长在一个空旷的山谷里,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三句“磐石嵚崎出涧阿”,写出了山峰的险峻,石头嶙峋突兀,从山涧中突出来。第四句“流泉湍激交林麓”,写出了山涧的水声湍急,冲击着树林的边缘。这里的“林麓”是指山脚的斜坡地带,水流到这里形成了激流。这四句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山村的宁静和秀美。

第五句“清宵露坐月光迟”,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静静地坐着的情景,月光洒在身上,让人感觉时间过得很慢。第六句“稚子支筇背后随”,描绘了一个孩子撑着竹杖跟随在他身后的情景。这里的“稚子”指的是小孩,“支筇”是撑着竹杖行走的意思,“随”则是跟随的意思。这句话写出了山村生活的悠闲和宁静。第七句“林下水边无俗物”,描绘了山泉水清澈见底,周围没有其他杂物的景象。这里的“无俗物”是指没有世俗的污染。最后一句“既堪图画又堪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认为它既可以成为绘画的对象,也可以作为诗歌的题材。

整首诗通过对山村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