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送愁吟芍药诗,丹青聊赠插瓶枝。
披图不尽销魂意,何必垂杨绾别离。
注释:我与你相送,你吟诵芍药诗,我将丹青作为礼物赠给你插瓶。翻开画卷,我无法表达内心的愁绪,为什么还要用垂杨柳来绾结离别之情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张叔麟时所作。首联“相送愁吟芍药诗,丹青聊赠插瓶枝。”写自己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朋友的祝福。颔联“披图不尽销魂意,何必垂杨绾别离。”抒发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相送愁吟芍药诗,丹青聊赠插瓶枝。
披图不尽销魂意,何必垂杨绾别离。
注释:我与你相送,你吟诵芍药诗,我将丹青作为礼物赠给你插瓶。翻开画卷,我无法表达内心的愁绪,为什么还要用垂杨柳来绾结离别之情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送别张叔麟时所作。首联“相送愁吟芍药诗,丹青聊赠插瓶枝。”写自己与朋友离别时的伤感和对朋友的祝福。颔联“披图不尽销魂意,何必垂杨绾别离。”抒发了诗人因离别而感到的哀伤,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 徐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黄云依旧垒,白骨委孤城。八口蛮烟路,千家野哭声。故园残月影,偏向马头明。 赏析 《乱后经电白县有怀故园》,是明代诗人徐熥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战后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第一句: 一夜搀抢落,东南乍息兵。 - 注释:一夜之间战争结束,东南地区的战火突然停止。 - 译文
胜地春光早,开尊卜夜欢。 更深银烛短,风细玉箫寒。 露气凝疏幌,花阴罩画栏。 六街冶游子,香雾扑雕鞍。 注释: 1. 胜地春光早:指的是这个地方的春天景色十分美丽。 2. 开尊卜夜欢:在酒杯中畅饮,享受夜晚的快乐时光。 3. 更深银烛短:深夜时分,蜡烛的光芒变得微弱。 4. 风细玉箫寒:微风拂过,使人感到一丝凉意,就像玉箫吹出的音符一样。 5. 露气凝疏幌:空气中的露水凝结在窗帘上。 6.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下面是对各句的逐词释义以及注释: 1. 重宿灵源洞怀珠上人 - 重宿:再次住宿。宿,住宿。 - 灵源洞:地名,位于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的黄河边。珠上人:即珠禅师。 2. 吾师已度杯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 吾师:指作者自己,自称。 - 度:通过、度过。杯:酒杯,这里借指佛教中的法器或修行的工具。 3. 烟霞虚白社
【解析】 “邂逅白云边,停桡一问玄”,白云边是地名,位于今浙江桐乡西南。玄指邵广文梦弼。这首诗的首联点题,写诗人舟次此地与梦弼相遇。“邂逅”即偶然相遇,“白云边”是地点,也是时间,是诗人与梦弼相遇的时间和地点。“停桡”就是船靠岸。“一问玄”指诗人停下船桨向邵梦弼询问道。这两句的意思是:诗人在意外地与邵梦弼相遇,诗人便靠岸停下船桨向他询问。“去沽桑落酒,来醉广文毡”,诗人问及了饮酒之事
【注】《竹枝》,乐府曲名。 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 竹枝游女唱,桂酌主人传。 渐觉银河坠,还惊珠斗悬。 悠然归路晚,万井散灯烟。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在长安作客之时,是一首描写长安夜景的诗。 前两句写节日气氛和元宵夜晚的景色。“令节逢元夕,春光此地偏。”令节,即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夕,指元宵,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日晚上,又称上元节、灯节。春光,指春天美好的风光。此处,“偏”字用得好
【注释】 空山:幽静的山。砧杵:指捣衣用的石制或陶制的棒槌。鸡豚:指家禽家畜。猿:一种灵长类动物,生活在树上。遥遥:远远。 【译文】 在空荡荡的山谷里收走了傍晚的余辉,秋色满川原。 是谁家的妇女在捣衣,又是何处村舍喂猪喂羊? 森林里传来各种鸟儿的喧闹声,高耸的悬崖上,悬挂着孤猿哀号。 白发苍苍的老人,独自倚门远望。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生活的写照。首联写夕阳西下时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情感等。“停舟当薄暮,古寺报昏钟”,停舟在傍晚的暮色中,古寺传来了报时的暮钟声。诗人停舟于暮色苍茫之中,耳边响起古寺报时的钟声,这情景使诗人产生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茅店斜临水,柴门半倚松。”茅店傍水而建,半倚着松树。茅舍旁边有一条小河,小河旁是一棵大树
诗句解读与分析 第一句:“乡泪正纷纷,猿声到处闻。” - 注释:家乡的泪水在不停地流淌,四处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的思乡之情。猿猴的叫声常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思念,而眼泪则是悲伤和无奈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形象地传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第二句:“孤峰遥耸翠,怪石自成文。” - 注释: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山色如同绿色的翡翠一样美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 “剑津夜泛”:剑津,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代表着一种精神或志向。夜泛,即夜行,表示诗人在夜晚进行的活动。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坚定的感觉。 - “夕翠飞丹壑,葱茏色不分”:夕翠,即夕阳下的翠绿
【注释】 送:赠别。陈平夫归六溪:陈平夫,人名。六溪,地名。 潮生野渡喧:水涨时,渡口发出阵阵声响。 离心数行雁:离别时,无数大雁南飞。 愁思一声猿:思念故乡的猿声让人心烦。 月暗迷前浦:月光昏暗,看不清前方渡口。 林疏见远村:树林稀疏,隐约可见远处的村庄。 灯影里,相忆倍销魂:在灯影下,更加怀念远方的亲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陈平夫返回家园之作。首联写诗人送别陈平夫出城门
诗句释义 1 范金呈丽饰:用黄金装饰,展示华丽。 2. 长向兰闺爇:经常在兰草的房间里烧香。 3. 笼袖玉肌温:衣袖被香气包围,肌肤温暖如玉。 4. 薰床珠被热:床上铺着珍珠被子,被香气温暖。 5. 永夜焰常燃:整晚燃烧的火焰。 6. 残更芬不灭:直到深夜,香气依然不散。 7. 佳人梦乍醒:佳人(美人)突然醒来。 8. 枕畔添香屑:枕头边飘散着香味的细屑。 译文对照 《咏薰炉》
题马远《山水》 幽人野性耽空谷,一簇葵花数竿竹。 磐石嵚崎出涧阿,流泉湍激交林麓。 清宵露坐月光迟,稚子支筇背后随。 林下水边无俗物,既堪图画又堪诗。 注释: 幽人:隐居的人。野性:指不受世俗拘束的天性。耽:喜好。空谷:空旷的山谷。簇(cú):丛聚。葵花:葵菜花,一种植物。数(shuò)竿竹:几根竹子。嵚(qīn)崎(jī):山势高峻不平。涧阿(yà):水流经过的山间小道。湍(tuān)激
【注释】 龙门:指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待诏:唐时对画家的尊称。南宫体:指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风。三绝:指文才、书画、音乐方面的杰出才能。并重:并列,同等重要。 【赏析】 此诗是陈伯孺效画山水之作,诗中赞颂了高廷礼的绘画技艺和吴道子的画艺,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感慨。 首联“题陈伯孺效漫士山水小景”是说,陈伯孺效画山水的作品,在漫士中是一流的。“龙门待诏”,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名号;“兴到挥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赏析意境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答出该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进行赏析即可。“旧岁与伯孺诸子泛舟白沙分赋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余已赋排律一章兹伯孺复出玉生所作扇头前景因重赋绝句题其上己亥二月三日”是说今年(辛亥年)二月初三,我与伯孺等诸子乘船在白沙分韵赋诗,恰好被二三人写在了扇头,我则作一首长歌来酬答伯孺。 【答案】
【解析】 此诗为咏画之作,题画士女。诗人在《题李成画像》中说:“士女图是画家自出心裁的,但与诗人的情意相通,却非偶然。”本诗就是以“画中有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第一句:二十年来旧管弦,几家车马闹门前。 译文:二十年来旧有的音乐声仍然在耳旁回荡,各家车马依然喧闹地停在门前。 注释:二十年: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管弦:指音乐。 第二句:谁知万劫青楼恨,尽在西湖一语禅。 译文
注释: - 菱花:菱花镜,一种古代镜子。 - 剖:分开,这里指打开。 - 半面看:一面镜子只能照出一半的脸,故称半面。 - 幽期:约定的约会时间,正月望,即正月十五。 - 团圞(yú):圆形,这里是形容满月的样子。 诗句译文: 菱花镜刚刚打开,你我分别如鸾鸟展翅,十年间我们只看到半张面孔。 约定了幽会的时间是正月十五,在人间和天上我们共赏一轮明月。 赏析: 此诗以“题画士女”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