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雪后玉嶙峋,无数梅花满路春。
竹杖芒鞋过桥去,山中高卧更何人。

【题解】

杂画:泛指各种绘画作品。此诗为咏物抒情之作,借咏梅以喻志。

【注释】

玉嶙峋:山石峻峭如玉。嶙峋:高耸不平的样子。

竹杖芒鞋:形容行装简单。

卧:躺卧。

【译文】

群山之顶雪后玉峰峥嵘,路旁满是梅花春意盎然。

拄着竹杖穿着芒鞋走过桥去,山中只有我一人悠然自得。

【赏析】

首句“群峰雪后玉嶙峋”,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雪后山峰图,群峰似玉、高耸而陡峭。诗人用“玉”字来形容群峰,既表现了山峰之高峻挺拔,又暗示了其坚硬刚毅的品质。“雪后”两字点明了时间背景。此时正是冬天,雪花飘落,覆盖了群山。而“玉嶙峋”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在雪的衬托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如同美玉一般。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现了山峰的自然之美,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冰雪世界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宁静。

次句“无数梅花满路春”。这是对前一句的延伸和拓展。在白雪皑皑的山间,诗人发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无数的梅花竞相开放,给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这里的“无数”一词强调了梅花的众多和密集,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而“满路春”则是对这美景的生动描绘,仿佛可以闻到梅花散发出的阵阵芳香,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第三句“竹杖芒鞋过桥去,山中高卧更何人”。这里,诗人采用了“过桥去”这一动作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之情。他拄着竹杖,穿着芒鞋,轻松地走过了那座小桥。这座小桥或许是通往山中的一条小路,也可能是诗人特意为之,以便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景。然而,无论这座桥的目的为何,它都成为了诗人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象征。

最后一句“山中高卧更何人”,则表达了诗人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在这里,“高卧”指的是安于简陋的生活状态,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山中”则暗示了诗人选择隐居之地——山林之中。这两个词语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远离尘嚣、心无旁骛地享受自然之美的人。

全诗通过对群峰雪景和梅花春色的描绘,以及诗人独行桥上、隐居山林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山水画卷。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的美景与自己的内心世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