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君迢递拜金銮,谁信西风送别难。
路入楚天千里外,心随明月五云端。
石门干落孤帆远,庾岭秋高白露寒。
翰苑若逢相识问,为言还着旧儒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知君迢递拜金銮,谁信西风送别难”意思是你被派去拜见君王(皇上),谁知道西风吹动着别离的愁绪,让人难以承受?“迢递”指远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被派去拜见君王(皇上),谁知道西风吹动着别离的愁绪,让人难以承受?这里用一问句来反衬出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之情。此句中“遥”“难”两字,点明离别时的环境与心情。
颔联“路入楚天千里外,心随明月五云端”意思是:道路穿过辽阔的楚地天空,一直延伸到千里之外,我的心情就像那挂在高高的云端上的明月一样。这两句是说,作者与友人告别后,踏上旅途,一路向西,进入辽阔的楚天。此时,他的心情随着明月而飘荡在万里高空。
颈联“石门干落孤帆远,庾岭秋高白露寒”意思是:石头门关的船只已经远去,庾岭上的秋风吹起,白露为霜。这两句写景,渲染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诗人以“石门干”代指南京金陵,“干”通“馆”。这是诗人从金陵出发时的情景。船已远去,只剩下干枯的树木。“落”字写出了江边的景色。“白露”点明了季节,秋天到了,天气也转凉了。这两句是说,石头门关的船只已经远去,庾岭上的秋风刮起,白露为霜。
尾联“翰苑若逢相识问,为言还着旧儒冠。”意思是:如果遇到同僚或朋友,不妨向他们问候一声,告诉他们我还戴着那顶旧式的儒士帽。这两句是说,如果遇到同僚或朋友,不妨向他问候一声,告诉他们我还戴着那顶旧式的儒士帽。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之情。诗中的主客双方都是远离故土之人,因此他们之间的感情就不仅仅是一般的惜别之情。这种情意之深厚,非寻常离别之情可比。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感受、旅途所见所闻以及想象中的情景,把离愁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联“知君迢递拜金銮”,“迢递”是遥远的样子。“谁信西风送别难”,西风,借指秋风。“西风”二字既点出了时间,又暗示了离别的季节。诗人由“知君”而“迢递”,“谁信”,即不相信,表达了自己对于这次分别的深切的忧虑和不舍。“西风”,本是无情之物,但在这里却成了有情的使者;它不仅带来了秋的气息,也带来了别离的悲愁。诗人正是借助了这一自然景物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联“路入楚天千里外,心随明月五云端。”“路入”是说旅途漫长;“楚天”,即指楚国的天空;“五云”,指天上五彩缤纷的云霞。“五云端”,即在云间,极言其高远。此句写别后情景。诗人站在高高的楚地天空下眺望着遥远的家乡,思绪万千。此时,他的心情随着明月而飘荡在万里高空。
第三联“石门干落孤帆远,庾岭秋高白露寒”。“石门干”,即金陵石头城。“庾岭”,在今江西吉安东北,古称豫章郡。“白露寒”,点明时节,深秋季节。这两句写景状物,渲染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诗人以“石门干”代指金陵,“干”通“馆”,表示舟行已久。船已远去,只剩下干枯的树木。“落”字写出了江边的景色。“白露”点明了季节,秋天到了。
末联“翰苑若逢相识问,为言还着旧儒冠”。“翰苑”,翰林院,皇帝的秘书省。这里是说,如果在翰林院遇到熟人,不妨问问他:“你还戴着那顶旧式的儒士帽吗?”这两句是说,如果在翰林院遇到熟人,不妨问问他:“你还戴着那顶旧式的儒士帽吗?”
综上分析可知答案为:
知君迢递拜金銮,谁信西风送别难。(其一)
路入楚天千里外,心随明月五云端。(其二)
石门干落孤帆船远,庾岭秋高白露寒。(其三)
翰苑若逢相识问,为言还着旧儒冠。(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