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臣海曲怀京华,孤旅天涯念乡国。
谁传此意入图画,令我一见三叹息。
毗陵野老吴中人,旧与季子曾相亲。
太湖三万六千顷,荡漾咫尺阊门云。
姑苏台荒烟树绿,下着诗翁数椽屋。
凉风洲渚芙蓉开,细雨林园木瓜熟。
画船挝鼓海天晴,越女新裁白纻轻。
馆娃宫暗暮云合,子夜歌阑春水生。
季家风雅谁与比,况是吴兴外孙子。
曲几时摊旧赐书,牙签满插前朝史。
南来无复少年狂,茅栋低低一炷香。
久嫌尘居隘容膝,更置别业开西塘。
西塘隐约湖山曲,塘边还种虎邱竹。
对酒菰蒲照座明,卷帘鸥鹭当窗浴。
此图风致真可人,点染直欲穷天真。
平子愁来独长咏,张衡老去谁为邻。
吾观季子好风骨,正好还家及秋律。
笔床茶灶逐天随,莼菜鲈鱼莫相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所作的《西塘图》。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放臣海曲怀京华,孤旅天涯念乡国。
    “放臣”指的是流放到边疆的官员,他们心中常怀有对家乡的思念。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海边的孤独与思念家乡的情感。

  2. 谁传此意入图画,令我一见三叹息。
    “此意”可能指的是对家乡、故土的怀念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情感已经深深刻画在了画面上,让人看到就会感到心痛。

  3. 毗陵野老吴中人,旧与季子曾相亲。
    “毗陵野老”可能是指生活在毗陵地区的老者,他与诗人之间曾经有着亲密的关系。这里的“季子”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4. 太湖三万六千顷,荡漾咫尺阊门云。
    “太湖”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湖之一,此处形容太湖的广阔。而“咫尺阊门云”,则形象地描绘了苏州城的美景,如同近在咫尺的云彩。

  5. 姑苏台荒烟树绿,下着诗翁数椽屋。
    “姑苏台”是苏州的著名景点,这里用来形容苏州城的荒凉。而“诗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擅长作诗。诗人在此留下了几间简陋的房子。

  6. 凉风洲渚芙蓉开,细雨林园木瓜熟。
    “凉风”和“细雨”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词语,这里用来表现苏州的自然风貌。而“芙蓉”和“木瓜”,则是两种植物,分别象征着荷花和木瓜花,都与苏州的自然环境有关。

  7. 画船挝鼓海天晴,越女新裁白纻轻。
    “画船”和“挝鼓”,都是古代水上交通工具的描写。而“越女新裁白纻轻”,则描绘了越女们穿着轻薄的衣服,欢快地跳着舞。

  8. 馆娃宫暗暮云合,子夜歌阑春水生。
    “馆娃宫”是苏州著名的古迹之一,这里用来象征历史的沧桑。而“子夜歌阑春水生”,则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春天的到来。

  9. 季家风雅谁与比,况是吴兴外孙子。
    “季家”可能是指某个家族,而“风雅”则是指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这里用“比”字表示比较之意,暗示这个家族的文化水平非常高。同时,“吴兴外孙子”,则表明这个家族与吴兴(今江苏苏州)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10. 曲几时摊旧赐书,牙签满插前朝史。
    “曲几”是古代一种小型的桌子,这里指代书房。而“摊旧赐书”则意味着诗人翻阅着过去的赏赐书籍,这些书籍都是关于政治、历史和文化的。

  11. 南来无复少年狂,茅栋低低一炷香。
    这里表达了诗人从繁华的南方回到寂静的北方后,不再有年轻时的放纵和激情,只剩下简朴的生活和平静的心态。而“一炷香”,则寓意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12. 久嫌尘居隘容膝,更置别业开西塘。
    “尘居”可能是指繁华的城市生活,而“隘容膝”则形容狭小的空间无法容纳更多的事物。在这里,诗人选择了离开都市,去开发一片新的土地。

  13. 西塘隐约湖山曲,塘边还种虎邱竹。
    “西塘”是苏州的一个古镇,这里用它来代表诗人的新居地。而“湖山曲”,则描绘了西塘周边的自然景观。而“塘边还种虎邱竹”,则表明诗人还在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东西。

  14. 对酒菰蒲照座明,卷帘鸥鹭当窗浴。
    “菰蒲”是一种生长在沼泽中的草类植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生活环境。而“卷帘鸥鹭当窗浴”,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窗外的鸥鹭在水中嬉戏,诗人正在饮酒吟诗。

  15. 此图风致真可人,点染直欲穷天真。
    “此图”可能是指这幅画作本身,而“风致”则形容画作的艺术风格和韵味。这里强调了画作的优美和生动。

  16. 平子愁来独长咏,张衡老去谁为邻。
    “平子”和“张衡”都是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各自都有着丰富的创作才华。而这里则借他们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感慨: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的才情也会逐渐衰退,而自己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17. 吾观季子好风骨,正好还家及秋律。
    “季子”再次出现,这一次是指诗人的朋友或熟人。而“好风骨”则表示他们对道德品质的重视。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他们的喜爱之情。同时,“正好还家及秋律”,则表示现在是秋天,气候宜人,正是回家的好时节。

  18. 笔床茶灶逐天随,莼菜鲈鱼莫相失。
    “笔床茶灶”都是文人雅士常用的物品,这里用来比喻他们的日常生活。而“莼菜鲈鱼”则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食物,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家乡美食的怀念。同时,“莫相失”则表示希望朋友们不要错过这些美味佳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