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边即水底,篷外是霜天。
偶得寒更句,孤舟烛不燃。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分析全诗内容,体会其表达的情感。本诗是诗人在船上所做,表达了作者孤独的情怀。
【答案】
译文
席边即水底,篷外是霜天。
偶得寒更句,孤舟烛不燃。
注释
①“舟夜”:点明时间与地点,即诗人乘船夜行途中所见的景象。②“寒”:此处指寒冷之意;“更”:古时以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故称夜为更。③“烛不燃”:指诗人在船上,因无风而烛光不旺(或指蜡烛已经燃尽)。④水底、霜天:写舟中景色,暗喻自己处境之凄凉。⑤寒更句:指诗人所写之诗有寒意。⑥孤舟烛不燃:点明诗人所处的环境——夜晚、孤舟、没有灯光的船上。⑦赏析:这首诗是作客他乡时的作品。开头两句写舟中所见,首联写舟中所见,一“即”字,写出了舟行之速,“篷外”二字,写出了舟外之景。颔联写舟中所见。“寒更句”是诗人所写之诗,“孤舟烛不燃”则暗示诗人所处之地,一片漆黑,没有灯光。颈联写舟中所见,由前面的“寒更句”可知,此时诗人所处之地,一片漆黑,没有灯光,所以只能听见船夫的声音,看不见船夫的身影。尾联写舟中所闻,由前面的“孤舟烛不燃”可推知,此际诗人所见之处,只有黑暗一片,没有一点光亮。因此,诗人只能凭听觉来感受船夫的劳动,从而感受到船夫的艰辛与劳苦。